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中華民國98年09月09日 報告提要 規畫理念說明 課程實例 -兒童美學 行動學習-是什麼 透過實際參與真實、複雜且有壓力的問題情境中,達成改變他們觀察到的問題情境的一種學習行為。(Reg Revans ) 行動學習是一個不斷學習與反省的歷程,強調經由實際問題的解決及反省個人本身的經驗,俾使個人可以從學習中獲得成長。(McGill Beaty) 杜威實用主義知識論 人類的觀念並非一成不變的,在應付環境問題時,常被改造以適應新的環境,因觀念的重構,思想的性質亦因之改變,這種作用即是反省(reflection ),反省的活動開始於曖昧、可疑、衝突或混亂的問情情境,當問題情境改變為清晰、一致、解決、和諧時,反思即結束,並產生一種滿足、享受之經驗。(John Dewey ) 知識是建構的,而不是被給與的 個人成長=經驗+反思(Posner) 問題情境及問題情境的改變 學習 學習是透過經驗的改造以生產知識的過程 經驗:有機體與環境(物理的和社會的)相互作用的事件 個人成長=經驗+反思(Posner) 反思性思維視野下的反思 Reflective thinking (John Dewey) 思維的較好方式叫反思思維,這種思維乃是對某個問題進行反覆的、嚴肅的、持續不斷的深思。 對於任何信念或假設性的知識,按照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導出的結論,去進行主動的、持續的和周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思思維。 反思性教學 與反思思維相對應的學過程(思維五步驟,問題解決教學) 1.真實情境 2.在情境內產生真實的問題 3.擁有資料,從事必要的觀察 4.有條不紊地展開解決問題的方法 5.通過應用檢驗他的觀念 揭示行動背後的理念、假設 在行動中檢驗、評估行動的成效 實踐認識論視野下的反思 Practical epistemology (Donald Schon) 在每日的實踐中做出無數品質良好的判斷,但卻無法陳述出適當的判準原則。 表現出熟練的技巧,卻無法說出其規則與程序。 knowing- in- action:能幹的實踐者的知識,通常比所能表達出來的多,他們展示出一種實踐知識,其中大多是緘默的。(tacit knowing) Reflection in action:即行的反思,與情境的反思性對話 Reflection on action:行動後的反思,將個人實踐性知識轉化為明確的理論,以便能分享、運用。 批判理論視野下的反思 關心影響行動的政治、社會條件 審視行為與信念的合法性 對參與者進行政治賦權,追求更加理性、公正和民主的生活。 行動學習-學什麼 行動學習的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自己,使自己的行為表現更加理性和有效,更加嫻熟,更具有反思性。 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更熟練的方法、更有系統的程序解決問題。甚至發展出實踐智慧。 理解實踐:發展個人化的理解 行動學習-是 合作學習 是一個以完成預定的工作為目的,在同事支持下持續不斷的反思與學習的過程。 小組成員將問題帶到小組中,在其他成員的支持下解決這一問題。 行動學習-是 求善的過程 思索以更熟練的方法、更有系統的程序解決問題。 過程中進行自我監控與自我批判,深刻地反思他們自己的經驗,企圖改善自己的實踐,追求自我革新。 參與者具責任感: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追求自我變革為自己的責任。 包含道德責任:改善我們的社會(使其更加公平),改善我們自己(作為民主社會的公民,我們將變得更有責任意識),最終共同改善我們的生活(建立新社會) 行動學習-是 理論學習 不只關心策略和行動,而且企圖發現策略、行動背後的推理過程、思想觀念和價值。理論探究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的結合。 二種理論 所倡導的理論:能表述出來的、處於意識水平的思想、目的和信念,經由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思考而獲得。 使用中的理論:隱藏在行動中的價值、行動策略、預設,是一種心智模式。 行動學習-如何學習 經驗學習 學習是透過經驗的改造以產生知識的過程 學習模式: 經驗學習的單循環模式(Kolb) 經驗學習的雙循環模式(Morgan) 觀察(Observing) 重新框架(Reframing) ↗ ↘ ↙ ↖ 實施(Doing) 反思(Reflecting) 重新連結 Reconnecting ↖ ↙ ↘ ↗ 決定(Deciding) 重新思考Reconsider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