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语言、言语的概念 1、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2、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二)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1、语音的发展 ---幼儿发音越来越标准。 ---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为3-4岁。 ---幼儿对声母、韵母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先掌握韵母,后掌握声母。 2、词汇的发展 ---词汇数量增加。 ---词类的扩大和深化。幼儿掌握词类的顺序是先实词后虚词。对实词的掌握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在儿童词汇总量中比例最大。4-5岁是词汇丰富的活跃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代词。 3、句型的发展 幼儿掌握句子类型的发展趋势是: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4、语法意识的出现 幼儿语法意识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这时能提出有关语法结构的问题,能发现别人说话中语法错误。 (三)幼儿言语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音准差 ---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由于受生理成熟的影响,幼儿初期孩子不能正常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出现发音困难。正确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特别是对3-4岁的幼儿,可以用说儿歌、绕口令等方法,引导他们多作发音练习。 ---方言影响 2、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语气的掌握。由于生理和经验等方面因素,幼儿不会正确用语言表情技巧。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教学,让幼儿朗读 朗读诗歌,复述故事,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技巧,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3、幼儿口吃及其心理因素 幼儿口吃,部分是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口吃的心里原因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紧张,另外一种原因可能是来自模仿。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不能对幼儿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或急于矫正。 第四章 幼儿的情绪情感 一、情感情绪的概念 1、情感情绪是人的某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内心体验。 2、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婴幼儿的基本情绪有哭、笑、恐惧;情感则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友谊、道德和理智等。 3、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 4、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情绪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情感则较稳固、长期。 二、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易冲动性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 2、情绪的不稳定性 学前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相互转换。如:破涕为笑 3、情绪的外露性 学前儿童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在幼儿晚期,儿童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他们会根据外在的环境进行情绪的调控。 三、高级情感发展的特点 ●道德感的发展 3岁前儿童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进入幼儿园以后,特别是在集体活动中,道德感才逐步发展起来。总的来说,幼儿期的道德感是不深刻的,大都是模仿成人、执行成人的口头要求,在集体活动中和在成人的道德评价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等。幼儿期是儿童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 ●美感的发展 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中期能从音乐、绘画作品中,从自己从事的美术活动、跳舞、朗诵中得到美的享受。幼儿晚期,儿童开始不满足于颜色鲜艳,还要求颜色搭配协调。 四、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和谐的情绪气氛,并且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情。因此,要保持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成人要控制情绪 成人要给孩子以愉快的、稳定的情绪示范与感染。家长要避免喜怒无常,不过分溺爱和吝啬爱,教师也应情绪饱满工作,理智对待幼儿的情绪和态度。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过程中以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要学会倾听,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教学方法上要学会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等教育技巧。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教师在处理幼儿情绪问题的时候,需要灵活或综合运用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等干预技能,逐渐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第五章 幼儿的个性发展 一、个性(人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