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基础营养第一节能量.PDF

发布:2017-05-24约4.93万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第三章 基础营养 第一节 能量 一、体内能量的来源、转移、贮存和利用: 1、产能营养素的能量系数—热量及单位: 能量食物在体内经酶的作用进行生化氧化所释放出的热能,营养学上用“kcal” 或“KJ”来表示。1kcal=4.2kJ//1kJ=0.24kcal。 能量系数:以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充分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来表示。3 种产能 营养素的生理有效能即能量系数为: 糖类:4.1*98%=4 kcal/g +CO2+水 脂肪:9.45*95%=9 kcal/g +CO2+H2O 蛋白质:(5.65-1.3)*92%=4 kcal/g +尿素等 氧的热价:在代谢物质的氧化过程中,每耗1LO2 所产生的热量称为氧的热价。 1g 糖完全氧化耗氧0.81L,氧化糖类时氧热价为5.0 kcal/L/O 。 2 1g 脂肪完全氧化耗氧1.98L,脂肪氧化时氧的热价为4.7 kcal/L/O 。 2 1g 蛋白质不能完全氧化,热价计算较复杂,约为4.6 kcal/L/O2 。 一般混合食物氧的热价为4.825 kcal/L/O 。 2 2、ATP 与 C~ P (磷酸肌酸): ATP 是一种重要的储能、供能物质,体内能量的利用过程主要通过ATP 的合成与 分解来实现。所以ATP 常被称为能量的“通货”。 NH~ P NH2 ADP + C=NH C=NH + ATP + 9.5 kcal/mol N-CH3 N-CH3 CH -COOH CH -COOH 2 2 C~ P C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ATP 生成后,当其浓度很高时,它可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以暂时贮存能量, 而当细胞内ATP 有少量消耗时,磷酸肌酸又生成新的ATP。 ATP ADP+H PO +8 kcal/mol 3 4 ADP + C~P——C + ATP + 9.5 kcal/mol 3、体内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二、决定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 1、维持基础代谢所需要的能量: 基础代谢:指当机体处于清醒、静卧(不受肌肉活动和神经紧张的影响)和空腹状态 下 (饭后12-14h,不受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以及一定环境温度(20℃±)下维持生命所必 需的最低热能需要量。 1)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通常以每 h、每 M2 体表面积所散发的能量来 表示,称BMR。即单位时间内人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消耗的基础代谢能量。一般情 况下,每kg 体重、每h 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为1kcal,因而基础代谢的简单计算方 法为:1kcal*24h*体重(kg)。通常女性BMR 约比男性低5%。 2)影响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的因素:包括体表面积和体型、年龄及生理状态、性别因 素、种族、营养状态、疾病及内分泌。 2、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也称运动的生热效应。体力活动一般包括职业活动、社会活动、家务活动和休闲 活动等,因职业不同造成的能量差别最大。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 进食后,机体向外散失的热量比进食前有所增加,即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