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典型隧道工程案例简介教案详解.ppt

发布:2016-04-23约1.7万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典型隧道工程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轨道交通研究所 2. 石狮隧道 石狮隧道位于泰(和)井(冈山)高速公路江西井冈山市境内,隧道净宽为12.12m,等间距中间岩柱净宽为8.2 m,属于典型的双线、双洞、小净距隧道。地质勘察资料表明,该隧道的岩质较差,以风化砂岩、石英砂岩为主,构造裂隙、风化裂隙间夹泥较多,还存在软弱夹层,隧道围岩以Ⅲ、 Ⅳ类为主。该隧道单洞长690m,左右双线共长1380m。围岩分类情况为:Ⅱ类围岩156m,Ⅲ类围岩1000m,Ⅳ类及以上围岩224m。该隧道的支护与衬砌共有3种类型:S2型(Ⅱ类围岩浅埋段156m);S3型(Ⅲ类围岩深埋段1000m);S4型(Ⅳ类及以上围岩深埋段224m),四个明洞洞门结构各l0m,共40m。 3. 金旗山隧道 金旗山隧道位于京福高速公路福建省三明市境内,采用并行双线小净距隧道形式,隧道双洞轴线间距为110.519m,中间岩柱最小净宽为5.079m。隧道起讫桩号K147+600~K147+805,全长205m。整座隧道的平面位于R=2000m的圆曲线和R=10000m的竖曲线上。隧道处于丘陵地区,路线横切一小山脊,地形波状起伏,呈驼峰型,植被发育,覆盖较薄,洞口位于小山谷旁。 隧道所处地区未见地下水露头,地下水主要源于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和破碎带中,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不大,季节影响小。隧道穿过的岩性单一,为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未见有断层,仅在进口处见有一隐伏辉绿岩脉,对隧道无影响。隧道的围岩情况:Ⅲ类围岩41m,Ⅳ类围岩164m。支护与衬砌形式分三种:S12型33m(Ⅲ类围岩浅埋段)、S3型18m(Ⅲ类围岩深埋段)、S4型144m(Ⅳ类围岩深埋段)、削竹式洞门结构10m。 『 10.4 ▎长大隧道 我国公路隧道的建设发展迅速。自从1989年七道梁隧道(1560m)首次突破千米大关后,先后又建成了中梁山隧道(3165m)、木鱼槽隧道(3610m)、二郎山隧道(4610m)等十数座长大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设计长度达到18004m。这些长大公路隧道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10.4.1 ▎长隧道、特长隧道的特点 1) 位于岩体深处坚固稳定的地层中,围岩压力小,坑道稳定,无偏压受力的情况。 2)支护可以简单,施工比较安全。 3)工程单一,施工不受干扰。 4)洞门建筑物只有两个,比多座短隧道为少。 但是长隧道、特长隧道由于隧道长,在防灾与救援、通风与照明、不良地质等技术问题上要复杂很多。 『 10.4.2 ▎大跨度隧道的特点 大跨度隧道能满足较大的交通量,但由于隧道断面面积和跨度均较大,由此引发了诸多的相关工程问题,如施工方法与动态控制、围岩稳定、工程措施与工程造价等,使得三车道公路隧道设计长期以来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系统的规范作指导,各设计单位在设计其断面形状、尺寸选取、工程措施等方面差异较大。 『 10.4.3 ▎长大隧道亟需研究的课题 1) 为避开不良地质和提高运行安全的曲线隧道选择。 2)结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和国家有关汽车排污法规政策的长大公路隧道的卫生标准。 3)隧道区域环境状况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4)隧道地质的评判方法和超前预报技术。 5)黄土及软岩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6)公路隧道路面结构。 7)隧道通风方式的选择和考虑局部影响的多维流体动力学计算方法及相应软件的开发。 8)监控模式、信息传输与灾害报警技术以及高灵敏度检测元器件的研制。 9)隧道火灾发生的概率、火灾发展规律、危害程度、防灾救灾预案制定。 10)隧道灾害的评估以及维修方案。 11)隧道的安全等级和标准。 12)司机在长大隧道中的运行心理。 13)跨海悬浮隧道的结构计算理论、设计方法。 14)深海隧道施工技术。 15)公路隧道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16)隧道运营动态检测技术、质量评价指标和养护维修。 『 10.4.4 ▎典型长大隧道介绍 1.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 (1)工程概况 秦岭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必须克服的天然屏障。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位于西康公路西安至柞水段,隧道全长18.020km,为东线、西线双洞四车道,中线间距30m。它的建成对促进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隧道由石砭峪垭口翻越秦岭地区的终南山,在隧道东侧与西康铁路秦岭特长隧道相邻。进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