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紧密结合国家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本文从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互动共融、协同并进的角度,阐述了学科建设奠定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引领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的优化互动,将搭建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的高等教育特色道路。
【关键词】科技创新;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培养创新人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应对科学技术发展、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1][2]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专业要紧密结合国家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优化,适度引领行业需求。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与过去相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3]目前,高校里虽人才济济,青年学子创新意识多,但创新成果尚不足。如何引导高校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成果,联动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等素质,同步推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的优化互动,铺开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的高等教育特色道路。
1 学科建设奠定科技创新平台
学科平台是基础,国际视野的开拓、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三大要素决定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如何实现学科建设平台上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互动模式,科学实践教学与科研相长并进,应从6个方面推进学科建设,从而奠定科技创新的平台。
1.1 凝练研究方向——学科建设的灵魂。时刻跟踪国际前沿,并始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同时要把握好凝练稳定与开拓创新之间的关系。
1.2 凝聚学术团队——学科建设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学术团队的集成优势,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高于个体成员绩效的综合。[4]学术团队(学科梯队)要层次分明,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学科负责人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开拓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凝练、稳定研究方向,组织高层次项目的研究;学术骨干开展规划指导下的各类研究项目的创新研究;一般研究人员协助研究骨干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
1.3 承接科研项目——学科建设的核心。科研项目是学术创新及获得创新成果的载体,高水平成果来自于高层次的研究项目。在承担科研项目过程中,要坚持“纵向基础研究指导横向技术开发、横向技术开发支持纵向基础研究”的理念,如图1所示。
1.4 抓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要务。高校教学的第一职能是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型大学更需要在科学研究的氛围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秉承这一理念,认真抓好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教师队伍既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围绕“创建品牌专业,培育一流人才”的目标,积极推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5 建立创新基地——学科建设的基础。创新基地的建设能够稳定一批高水平学术骨干。
1.6 健全运行机制——学科发展的动力。实行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在学科内开展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建立学科建设平台上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互动机制;科研项目管理采取纵向专用-横向统筹的互动模式。
2 科技创新引领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
2.1 教研相长并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全国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为例,学院每年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并为国家级大赛制定了长期的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并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积极组织学院所属各学科团队的科技创新立项、试验立项。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创新思维,并让年轻学子的创新理念开花、结果。交通工程学科所组建的交通优化及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团队,保持每周进行创新理念大碰撞的研讨传统,组织学生及时积极地开展项目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论证,元器件购买,硬件焊接安装,软件编程,系统仿真调试,实验报告、论文撰写。五年来,所指导的科技创新团队完成国家、省市以及校企联合科技开发项目十余项,十多项创新成果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2009年,指导研究生在科研团队中将自己的奇特想法发表于《科学月刊》,并被授予香港《科学月刊》优秀论文奖。
2.2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保持学科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科研教师通常将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进行分解,针对每位同学的优势进行分工,包括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工程能力、软硬件能力、系统调试能力等综合能力,最后进行集成创新。同时,针对科研创新团队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深入一线调试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化程度。譬如我校参赛作品“公交优先实时在线单点控制策略”,参赛选手进入大学就对公交专用道优先通行信号相位进行分析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