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讲解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讲解(四)
第六章??结转和结余管理
?
一、修订本章的相关背景
结转结余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当前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统一规定;一些单位结转结余数额较大,突击花钱。
近年来财政加强结转结余管理的做法:
2005年,财政部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财预[2005]46号);
2006年,暂行规定修订为《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财预[2006]489号);
2010年,财政部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财预[2010]7号)。
二、中小学校结转结余的概念和管理要求
结转和结余的概念:
原规则——结余是指中小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新规则——《制度》第三十四条:结转和结余是指中小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
经营收支结转和结余应当单独反映。
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分类管理。
对于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
《制度》第三十五条:中小学校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体现财政分级管理原则。
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分类管理。
对于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
《制度》第三十六条: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学校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分配范围缩小
新增加强事业基金管理使用的规定:
《制度》第三十七条:中小学校应当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事业基金: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起蓄水池作用,调节年度之间收支平衡。
1.在预算管理方法上将“结余留用”改为“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即中小学校应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要求使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
2.将原“结余”划分为“结转和结余”,将结转和结余又分为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两部分。
3.对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的结转和结余资金实施区别管理。明确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应当执行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财政拨款结余不再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不再转入事业基金。只有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学校收支差额。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例题】
某中学2012年度财政补助收入900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50万元),事业收入5 000万元(其中,项目收入1 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0万元(其中专项资金40万),附属单位上缴收入100万元,其他收入150万元。
事业支出5 600万元(基本支出4 70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基本支出600万元;项目支出90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项目支出150万元,其他项目支出750万元),上缴上级支出60万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50万元。
?
?
1.该单位收支总结余=收入总额-支出总额=(900+5 000+200+100+150)-(5 600+60+50)=640(万元)
2.该单位财政拨款结转=财政补助专项拨款-财政补助专项支出=250-150=100(万元)
3.该单位财政拨款结余=财政补助基本拨款-财政补助基本支出=(900-250)-600=50(万元)
4.该单位非财政拨款结转=事业专项收入+上级补助专项-事业专项支出=1 000+40-750=290(万元)
5.该单位非财政拨款结余=收支总结余-(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640-(100+50+290)=200(万元)
第七章??专用基金管理
?
一、专用基金的概念
《制度》第三十八条:专用基金是指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专用基金取得有专门规定,有专门用途和使用范围,使用属一次性消耗。
二、专用基金管理的原则(新增)
《制度》第三十八条: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三、专用基金的内容
修购基金,即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并按照规定在相应的购置和修缮科目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学校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提取修购基金。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其他中小学校,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
职工福利基金,即按照非财政拨款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学生奖助基金,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照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事业支出的相关科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