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文书书写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医院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签发: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一、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根据国务院第351号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2]190号)的规定,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护理记录(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手术患者护理记录。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对体温单、护理记录、手术患者护理记录、手术日护理特别事项记录单、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单、医嘱单、护士交班报告、病历排序等制定如下书写规范:
1、体温单
一、体温单记录内容
眉栏包括病人姓名、入院日期、科别、床号、ID号。
日期栏:包括日期(当天日期)、住院日数、产后日数、术后日数
体温、脉搏、呼吸
大便次数、小便次数、总入液量、总出液量、体重、药敏试验、腹围、身高
页码,即住院周数。
二、记录要求及格式
入院日期须写年-月-日,年份写4位数,如2007—4—9;科室写全称,如内一科、五官科,而非内一、五官;床号直接写数据,不加“床”字,如5、急1、监2等;如转床/转科,在原床号、原科室后加“→”,并写转往的床号/科室。例如:内二科→外一科,2→3。
日期栏:每页第一日应填写月、日,中间用短横线隔开,如:4—9,其余6天只填日;如遇到新的月份或年度开始时,则应填月、日或年、月、日。
住院日数:当页第一次绘制体温时填写。入院当天为第一天,填写“1”,连续写至出院当日。
产后日数:分娩当天填写“0”,连续填写至出院。
手术日数:手术当天填写“0”,手术次日为手术后第一天,填写“1”,依次填写到手术第14日止。如遇第二次手术,则停写第一次手术日期,改写为“Ⅱ-0”,以回病室时间为手术后“0”日期,依次填写至二次术后第14日。例如:2006—12—18为第一次手术后第9天,23:45时第二次手术结束回病室,在原来已写好的“9”后面加填“(Ⅱ-0)”,则写成“9(Ⅱ-0)”;如2006—12—19日0:30AM回病室,则在12月19日手术日数栏内写上“Ⅱ-0”,12—20日写 “Ⅱ-1”,并依次写至术后14日为止。如果第三次手术依次类推。
42—40℃栏:在相应时间栏内,用蓝黑色笔纵行填写入院/手术/分娩/转入/出院/病重(或解除病重)/病危(或解除病危)/死亡,“入院”下用短竖线(占一格)隔开后再写时间,按24小时制记,具体到分钟。(1)转科由接收科室填写转入,如:病人下午3时30分由内一科转入内二科,由内二科在体温单上纵行填写“转入”,转入时间在护理记录单上转入小结中注明。(2)根据医嘱病人报病重或病危时,在相应时间栏内用蓝黑笔纵行填写“病重”或“病危”;如“解除病重”则在相应时间栏内纵行填写“解除病重” ;如病危改病重,则在相应时间栏内纵行填写“改病重” 。(3)特殊情况:a、同一时间段内,如病重改病危或病危改病重时,在相应时间栏内用空一格隔开纵形填写“改病危”或 “改病重”;b、如同一时间段出现三种及以上情况,如新入、转入、手术、分娩、病重(危)/解除或改报病重(危)、死亡等,可在同一时间段内填写,每一种情形空一格填写,如果受体温单格数的限制,可另起一行书写。
35—34℃栏:私自外出、拒绝监测体温者,护士可在体温单35℃下注明“外出”、“拒测”,填写次数“外出”每一天不得超过两处,“拒测”一天不超过一次;“拒测”可由病人或家属写上拒测的文字记录,并粘贴在体温单后面。病人私自离院外出者需每班书写护理记录。
体温曲线的绘制:
用蓝笔绘制,符号:口温“●”,腋温“×”,肛温“O”,相邻两次体温用蓝直线连接,并与体温之间有一点空隙;粗线上的体温不必连线,细线上的体温必须连线;私自外出或拒测未画体温者,相邻两次体温不连线。
如体温和脉搏重叠时,在蓝叉外画红圈表示;肛温与脉搏重叠时,在蓝圆圈内画红圆点表示;口温与脉搏重叠时,在蓝圆点外画红圆圈表示。
任何异常的高(≥38.5℃) 或低体温 (≤35℃) ,应重新测量,待肯定无误后记入,并立即报告医生。
患者高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冷敷或冰敷、药物降温等及体温变化在护理记录中记录。
物理降温半小时后所测得的体温,画在降温前体温的同一纵格栏内,以红圈表示,并以红虚线与降温前温度相连,下一次体温应与降温前体温相连。例如:测得体温39℃,处理后半小时复测体温38.5℃,则在38.5℃用红圈表示,红虚线连接39℃。如处理后半小时复测39.5℃,则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加强监测。
如体温不升者,不需绘制体温,在35℃以下写明“体温不升”(需低温计测试者除外),相邻前后两次体温不需连线。
相邻的两个时间段之间所测的异常体温,立即报告医生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脉搏曲线绘制:
(1) 脉率以红圆点表示,相邻的脉搏用红线相连;心率以红圈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