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质灾害识别与防治 102页:地震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岩溶塌陷 pdf.pdf

发布:2017-10-03约2.05万字共10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质灾害识别与防治 提 纲 § 地震 § 滑坡 § 崩塌 § 泥石流 § 岩溶塌陷 1. 地震 引自闫肖武,2006 P- (压缩) 波 S- (剪切)波 注: S-波不能在液体内传播 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由震源传出的压缩波,质点振动与波前进方向一致 ,一疏一密向前推进,它周期短、振幅小。 横波是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 向相垂直,传播时介质体积不变但形状改变,周期较长振 幅较大。因为该波是切变波,所以它不能通过对切变没有 抵抗能力的液体。 根据弹性理论,纵波传播速度(Vp)和面波是体波到达 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限于在地面运动,向地面以下迅速 消失。 这种波又有两种,一种是在地面上动的瑞利波 (R),质点在平行于波传播方向的垂直平面内 作椭圆运动。长轴垂直于地面,它与波的辐射有 关。另一种在地平面上作蛇形运动的勒夫波 (Q ),质点在水平面垂直于波前进方向作水平振动 。面波传播速度比体波为慢,瑞利波速(VP )近 似为横波波速的,夫波在层状介质界面传播,其 波速在介于上下两层介质 横波速度之间 。一个 地震波记录图或地震谱最先记录的总是振幅小, 周期短的P波,然后才是S波,P波到与S波到达之间的时间 差(走时差),随地震台距震中愈远而愈大,故可用以测 定震中距。最后到达的传播最慢、振幅最大、波长周期最 长的面波,统称为L波(long wave)典型的地震记录如图 5-1所示。波进一步可以区分为先到达的勒夫波(Q)和后 到达的瑞利波(R)。深源地震面波往往是很微弱的,一般 情况下横波和面波到达时振动最强烈。建筑物破坏通常是 由于横波和面波造成的。 在地面上滚动的瑞利波 面波又有两种: (R,Rayleigh Wave ),质点在平行于 波传播方向的垂(铅)直 平面内作椭圆运动。长轴 垂直于地面,它与波的辐 射有关。 在地平面上作蛇形运动的勒夫波 (Q,love wave),质点在 水平面垂直于波前进方向作水平 振动。面波传播速度比体波为 慢,瑞利波速(VP )近似为横 波的波速,勒夫波在层状介质界 面传播,其波速在介于上下两层 深源地震面波往往是很微弱的,一般情况下 介质横波速度之间。 横波和面波到达时振动最强烈。建筑物破坏 通常是由于横波和面波造成的。 地震的原生灾害 地面震动、地表破裂并发生位移 次生灾害 山体滑坡、崩塌→掩埋村庄,堰塞河道→决口→ 洪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