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期中考试复习总结知识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物理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温度与物态变化
温度:是指物体的 冷 热 程 度。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 胀 冷 缩 的原理制成的。
摄氏温度(℃):单位是 摄 氏 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 冰 水 混 合 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 纯 水 沸 腾 时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常见的温度计有(1) 实 验 室 用 温 度 计;(2) 体 温 计。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 量 程 和 最 小 分 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 全 部 浸 入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 器 底 或 容 器 壁 ;
(3)待温度计示数 稳 定 后再读数;
(4)读数时 玻 璃 泡 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 液 柱 的上表面相平。
.常见物体的温度:
人的正常体温:37℃ 人们感到舒适的温度:23℃ 冰箱冷藏室温度5℃、冷冻室—18℃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熔化:物质从 固 态 变成 液 态 的过程叫熔化。要 吸 热。(熔化现象:冰雪消融)
凝固:物质从 液 态 变成 固 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凝固现象:千里冰封,水结冰)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 熔 化 时 保 持 不 变 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 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 熔化 凝固 ℃
t
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
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
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6:常见物态变化现象:
(1)熔化(固变液):春天,冰雪消融 (2)凝固(液变固):千里冰封
(3)汽化(液变气):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变液):白气、露水、雾气、玻璃出现水珠
(5)升华(固直接变气):干冰人工降雨、冰冻衣服变干、樟脑丸变小、灯丝变细
(6)凝华(气直接变固):霜、雪、雾凇、冰花
第二部分:内能与热机
1、内能:
(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的说法是错误的;“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变大”的说法只正确的。)
(3)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如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
对“内”做功,内能增加:如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
2、热传递:
(1)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可能存在“从内能少的向内能多的传递,只要内能少的温度高”)
(2)传递的是内能,不是温度
(3)最终结果:温度相同
(4)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
4.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5.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6.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物质状态有关。。
7: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水的比热容最大:取暖、冷却、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8.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