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婚姻制度对西周文化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周婚姻制度对西周文化的影响
篇一:
西周婚姻制度论文 浅谈西周的婚姻制度 中图分类号:
d929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7)04-324-01 摘 要 当今社会存在很多的婚姻家庭纠纷问题,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很多,追根溯源到西周的婚姻制度,西周婚姻制度不仅影响了近代婚姻制度,对当今的婚姻制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西周 婚姻制度 礼 婚姻制度是中国法制史上起源最早的制度之一。西周是礼的成熟完备时期其婚姻制度已相当系统完善。无论婚姻关系的成立或者解除,都必须合乎礼的规范要求。在西周统治者承袭了夏商王族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正是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原则下,西周的婚姻制度形成了。
要了解西周的婚姻制度应当先了解婚姻缔结的原则,再看缔结程序和解除的程序内容。
一、婚姻缔结的原则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听从于父母,并由媒妁充当媒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设立,可以说是开创了“包办婚姻的先河”。
2.同姓不婚。按照周礼的规定,“娶妻不娶同姓”,姓是血缘关系的标志,同姓则血缘关系较近,“同姓”婚配意味着同祖同宗血亲近缘结合,不利于后代的健康成长。由此可知周人已经懂得近亲婚配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说明当时在优生学方面已经有了比较科学的篇二:
认识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一)婚姻缔结的原则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
按照周礼的规定,“娶妻不娶同姓”。这不仅有利于后代的繁衍,有利于古代人口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达到“附远厚别”的政治目的,即通过联姻与血缘关系远的异性贵族建立姻亲关系,并严格别于同宗,以防紊乱伦常。
(二)婚姻关系的缔结程序:
六礼 六礼:
中国古代结婚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
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家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徵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
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得同意。
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三)婚姻关系的解除理由:
七出或七去 七出,又叫“七去”。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所谓“七出”,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所谓“七去”,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七出”和“七去”词殊而意同,都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利于家庭中的夫权统治。
(四)离婚的三种限制条件:
三不去 “三不去”的具体内容:
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五)继承制度:
嫡长继承制 嫡长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此制度开始于商朝末期,西周初期正式确立。
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 即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凡不合此三者的婚姻即属非礼非法。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虽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媵嫁制度)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是一个。也就是说只有一夫一妻才是合法的婚姻;只有正妻所生子女为嫡系,其他皆为庶出,且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比较低的地位。
“同姓不婚”也是缔结婚姻的一个前提。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原则,主要基于两点:
首先,长期的经验证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男女为婚会影响整个民族的发展。其次,禁止同姓为婚,多与异姓通婚,是为了“附远厚别”,即通过联姻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家天下与宗法制度。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又一原则。在宗法制下,必然要求由父母家长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通过媒人的中介来完成;否则即是非礼非法,称为“淫奔”,不为宗族和社会所承认。篇三:
西周婚姻制度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2
一、前 言 。.. 3
二、西周婚姻制度的内容 。. 3
(一)婚姻的原则 。 3
(二)婚姻成立和禁止的要件 。.. 4
(三)西周婚姻缔结的法定程序 。 6
(四)婚姻关系的解除 。.. 7
三、西周婚姻制度的启示 。. 8
(一)西周婚姻制度的局限性 8
(二)西周婚姻制度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9
四、西周婚姻制度的现实启迪 。.. 10
(一)中国婚姻生活出现的新问题 10
(二)针对目前问题的解决建议 .. 11 结 语 .. 12 谢 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3 摘 要 婚姻是家庭组成的前提,整个社会最小又最不可缺的部分就是家庭。中国法制史上,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比较完备,西周婚姻制度不仅影响了近代婚姻制度,对当今的婚姻家庭制度也具备重要的借鉴作用。西周时期十分重视婚姻家庭问题的立法活动,西周婚姻制度是在礼的规范下形成的,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