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5章:化学原理思考题、习题解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学原理(Ⅱ)第4章、第5章
思考题、习题解答及注释
教材:赵福麟著《化学原理(Ⅱ)》
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7
解答:王富华
第四章 胶体化学
思考题
1. 写出下列胶体的分散相、分散介质和记法
胶体 分散相 分散介质 记法 溶胶 固体 液体 固/液 乳状液 液体 液体 液/液 泡沫 气体 液体 气/液 烟 固体 气体 固/气 雾 液体 气体 液/气 2. 分散相分散体系具有多相、大表面、热力学不稳的特点。多相、大表面的特点决定了体系具有很大的表面能,而体系的表面能越高,体系越不稳定。
3. 由于溶胶分散相较大,因此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和乳光现象,而低分子溶液没有。溶胶具有电泳、电渗现象,而低分子溶液没有。
4. (1)
胶 核
胶 粒
胶 团
(2)
5.(1)
(2)
6. 布朗运动强扩散强,对于动力稳定性是有利的,但不利于聚结稳定性,即布朗运动强,颗粒易于碰撞聚结变大,丧失聚结稳定性,最终必然丧失动力稳定性,所以,第二种说法正确。
7.(1)正确(2)正确
8. 粗玻璃管管壁由于能形成扩散双电层,两端加电压电渗效果不明显。
9. 溶胶的胶粒由于带有不同符号的电荷,可发生电性中和,而相互聚沉。
10.
类别 分散相 分散介质 类型 胶体性质 稳定剂 稳定原理 乳状液 液体 液体 W/O O/W 多相、大面积、不稳定 乳化剂 us↓、成膜、带电、溶剂化 泡沫 气体 液体 气/液 多相、大面积、不稳定 气泡剂 us↓、成膜、带电、溶剂化 11. 四种表面活性剂都是阴离子,在界面吸附,降低界面张力,形成界面膜的同时给分散相带来大量的负电荷。
12. (1)相同点:都是分散相分子自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热力学稳定体系。
(2)不同点:
①分子大小不同:低分子溶液分子大小为10-10m,高分子10-7~10-9m;
②溶质扩散速度不同:低分子快,高分子慢;
③高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有渗透压,可进行高速离心沉降分离;
④高分子溶液粘度比低分子溶液大得多。
13. 高分子溶液与分散相分散体系
(1)相同点:
①高分子溶液中的溶质与溶胶粒子大小均在10-7~10-9m之间;
②扩散速度都比较缓慢;
③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④可进行高速离心沉降分离。
(2)不同点:
①高分子能自动溶解在溶剂中,而溶胶粒子不会自动分散在分散介质中;
②高分子溶液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而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③高分子溶液是均向体系,没有明显的界面,丁达尔效应弱,而溶胶是多相体系,丁达尔效应强;
④高分子溶液的粘度要比溶胶大得多;
⑤高分子溶液胶凝之后形成冻胶,溶胶胶凝之后形成凝胶。
14. 高分子溶液的粘度与高分子的质量分数、温度和剪切速率等条件有关,不同条件下测得的粘度的数值核物理意义不同。
15. (2)(4)为极性高分子,可溶于水,为水溶性高分子;(1)(3)为油溶性高分子。
16.
第四章 胶体化学
习题
1. 解:AgNO3的量:0.02×12×10-3=2.4×10-4mol
KI的量: 0.005×100×10-3=5×10-4mol
∴溶液中KI过量,按法杨司法则,AgI胶核应该吸附I-作为定势离子,K+作为反离子,溶胶带负电。
溶胶的胶团式为:
2. 解:制备带正电的AgI溶胶,按法扬司法则,胶粒应该吸附Ag+作为定势离子,这就要求溶液中AgNO3过量,即KI的量不能超过AgNO3的量。
即0.005V×10-3≤0.016×25×10-3 V≤80mL
因此,溶液中最多只能加入0.005mol·L-1的KI溶液80mL。
由于Ag+为定势离子,NO3-为反离子,因此,胶团式为:
3. 解:混合等体积的C(KI)为0.008mol·L-1和C(AgNO3)为0.1mol·L-1两溶液制成AgI溶胶,溶液中AgNO3过量。按法扬司法则,胶粒吸附Ag+带正电。按叔采-哈迪法则,若使溶胶聚沉需加入带负电的离子,而且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大。比较MgSO4和K3[Fe(CN)6],负离子价数[Fe(CN)6]3-大于SO4-,因此,K3[Fe(CN)6]更容易使上述溶胶聚沉。
4. 各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为
C(NaNO3)=300,C(Na2SO4)=148,C(MgCl2)=12.5,C(AlCl3)=0.167,判断这种溶胶带何种电?
解:由叔采-哈迪法则,一价、二价、三价聚沉离子的聚沉值之比为:(一价):(二价):(三价)=(25~100):(0.5~2):(0.01~0.1)
(1)先设溶胶带负电,其聚沉离子应为正离子:
C(NaNO3):(Mg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