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浆原理与工程》习题与思考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制浆原理与工程》习题与思考题
第一章 备料
原料为什么要贮存?不同原料的贮存方法有何不同?
陆上贮存原料对原料场有哪些要求?为什么?
木材原料备料流程有何特点?生产磨木浆和生产化学浆的木材备料流程有何不同?
草类原料备料的一般流程是什么?以芦苇和稻麦草为例,分别说明之。
根据蔗渣原料的特点,说明其备料流程的特点。
普通削片机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削片刀、底刀、旁刀各安装在什么位置?大、小三角板起什么作用?
影响木片长度与厚度的因素有哪些?生产中是怎样控制的?
试述影响削片质量的因素。
某厂使用四刀削片机,喂料槽与水平面的交角为 56°,喂料槽在水平面的垂直面与刀盘垂直面间的夹角为 23°,问当刀距为 8.5~9.5mm, 刀高为 15m m 时,切削出来的木片的长度、厚度和木片斜角为多少?
某厂使用平口喂料 10 刀削片机,喂料槽与刀盘的夹角为 37°,若要求切削出来的木片长度为 18~20mm,试计算该削片机的刀距和削出的木片的斜角。
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
为什么硫酸盐法比烧碱法蒸煮有较快的脱木素速率?
木材、竹子、草类原料碱法蒸煮的反应历程有何不同?这种差别反映到蒸煮工艺条件有何不同?
以碱法蒸煮为例,说明为何草类原料比针叶木容易蒸煮成浆?草类原料碱法蒸煮脱木素的特点是什么?
试述碱法蒸煮脱木素化学反应。
在碱法蒸煮中,碳水化合物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剥皮反应和碱性水解?碳水化合物的碱性降解对纸浆质量有何影响?如何防止碳水化合物的碱性降
解?
碱法蒸煮过程中碱的作用是什么?用碱量对纸浆质量有何影响?怎样选择用碱量?
蒸煮液浓度与用碱量、液比的关系如何?怎样根据蒸煮的条件和要求来选用液比?
硫化度对蒸煮速度和纸浆质量有何影响?如何选用硫化度?
什么叫H-因子?在蒸煮过程中如何利用H-因子?H-因子在实用中有什么局限性?
纸浆硬度表示什么?它与纸浆中木素含量有何关系?目前常用的表示纸浆硬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蒸球和立式蒸煮锅各有什么优缺点?如何选用间歇蒸煮器?
连续蒸煮有何优点?连续蒸煮器主要有哪些型式?试述各种连续蒸煮器的结构特点。
以RDH 和EMCC 为例,说明深度脱木素蒸煮的原理,并比较其优缺点。
2某厂用硫酸盐法蒸煮木片,蒸球容积为 25m3,装锅量为 170 Kg (o.d.)/ m3,木片水份为 22%,用碱量 16%(Na O 计),硫化度25%,液比 1:2.
2
26,蒸煮用的NaOH 溶液浓度为 95g/l(NaOH 计),Na S 溶液的浓度为 90
2
(g/l Na
(
2
S 计),问:
每球应加入 NaOH 溶液多少 m3?
2每球应加入 Na S 溶液多少 m3?
2
每球应补加清水多少 m3?
蒸煮得到水份为 72%的粗浆 7100Kg,其粗浆得率为多少?
22某厂用蒸球蒸煮混合阔叶木,蒸球有效容积为37 m3,装锅量为189 Kg (o.d.)/ m3,用碱量为 18%(Na O 计),硫化度为 22%,液比 1:2.6。回收的白液中活性碱浓度为 100g/l(Na O 计),白液的硫化度为 14%,进厂
2
2
2固体硫化碱溶解后的浓度为 100g/l(Na S 计),求:
2
每球应加入多少白液?
每球应补加多少硫化碱液?
若原料水份为 20%,用污热水配蒸煮液,则每球应加入多少污热水? 16.立式蒸煮锅每锅装绝干荻苇 18 吨,荻苇水份为 20%,用碱量 12%(Na
2O 计),硫化度 14%,液比 1:4。回收得到的白液的活性碱浓度为 70g/l
(Na2O 计),白液的硫化度为10%,外购的硫化碱溶解后的浓度为80g/l (Na2S 计),试计算:
每锅需用的白液量;
每锅应补加的硫化碱液量;
若每锅加入黑液 1.8m3(黑液中的残碱可忽略不计),并用污热水配蒸煮液,则每锅应加入污热水多少 m3?
芦苇烧碱法蒸煮的脱木素活化能 E= 45980J/mol,设 100℃时的相对反应速率常数为 1,试求 105℃和 150℃时的相对反应速率常数。
某厂用硫酸盐法蒸煮木片,蒸煮曲线如下:
时间(h:min) 0:00 0:15 0:30 0:45 1:00 1:15 1:30 2:45
温度(℃) 80 90 110 125 140 155 165 165
若升温到 155℃以后,锅炉送来气压升高,使在相同时间间隔内温度升到1 68℃,若要保持浆的质量稳定,则保温时间应为多少?
下面是某厂碱法蒸煮麦草的工艺条件及蒸煮结果(生产漂白文化用纸), 请分析此条件是否合理?试提出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
2用碱量 15%(Na O 计) 残碱 14.5 g/l
2
硫化度 25% 粗浆得率 33%
n液比 1:2.3 粗浆硬度 6.0(KM
n
4O 值 )
4
蒸煮曲线:
某厂用硫酸盐法蒸煮杂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