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制程心得报告.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CB製程心得報告 製造流程介紹 講者:羅濟玄 第一页,共三十九页。 PCB製程介紹 什麼是PCB? 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PCB本身可說是電子設計之美 第二页,共三十九页。 PCB的種類 單面板(Single-Sided Boards) 雙面板(Double-Sided Boards) 多層板(Multi-Layer Boards) 第三页,共三十九页。 印刷電路板的製造流程(1) 裁切 → 內層影像轉移 → 內層蝕刻 → 內層檢查 一次鍍銅 ← 鑽孔 ← 壓合 ← 黑化處理 第四页,共三十九页。 成測 ← 電測 ← 文字印刷 ← 噴錫(化 金) 外層影像轉移 二次鍍銅 外層蝕刻 防焊處理 印刷電路板的製造流程(2) 第五页,共三十九页。 影像轉移過程介紹 電鍍 → 銅面表面清潔 → 壓膜→ 曝光 → 顯影 → 蝕刻 → 去膜 第六页,共三十九页。 此電鍍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使孔鍍上銅,並將表面鍍上一層銅,使孔中的各層板之間導通 電鍍 銅面表面清潔 將銅面表面上的氧化物、油脂利用化學藥水去除,再利用刷輪刷磨增加銅表面的粗糙度,使乾膜能與銅面緊密結合 壓膜 利用高溫(212℉~248℉)、高壓(3~4BAR)將乾膜先行軟化、以進行乾膜壓貼於銅面的工作 第七页,共三十九页。 曝光 所謂曝光,是讓UV(紫外光)光線穿過底片及板面上的透明蓋膜,而到達感光之阻劑膜體中,使進行一連串的光學反應,目前使用的UV光可分為平行光、非平行光 顯影 在顯像的過程中未曝光(即未聚合)之部份阻劑層,將可被1~2%之碳酸鈉水溶液所沖洗掉,顯像完畢後仍留在銅面上的,則為線路表面以聚合的阻劑圖案 第八页,共三十九页。 蝕刻 將顯像後裸露出來的銅面部分,利用硫酸及雙氧水將銅面蝕刻,留下已聚合之部份 去膜 完成蝕刻後的板子,利用5%NaOH+丁基溶纖素(BCS),使已聚合的阻劑層易於溶解或浮離 第九页,共三十九页。 影像轉移過程 第十页,共三十九页。 防焊或濕膜製程 Solder Mask Resist 簡 介 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定義 一區域以避免錫鉛在重熔(Reflow)或種物質可保護或類似面具(Mask)般保護PCB上被選擇的波焊(Wave Soldering)製程中附著上此被選擇的區域。 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防焊:留出板上待焊的通孔及其pad,將所有線路及 銅面都覆蓋住,防止波焊時造成的短路,並節 省焊錫之用量。 護板:防止濕氣及各種電解質的侵害使線路氧化而 危害電氣性質,並防止外來的機械傷害以維 持板面良好的絕緣。 絕緣:由於板子愈來愈薄,線寬距愈來愈細,故導體 間的絕緣問題日形突 顯,也增加防焊漆絕緣 性質的重要性。 目的 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歷史背景 主要成分環氧樹脂在1939年被開發。 感光性高分子在1954年被開始製造。 用於塗裝材料在1962年被製造。 綠漆使用至今。 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綠漆概論 防 焊 油 墨 組 成 補 助 劑 色 料 填 充 劑 色 料 染 料 硬 化 劑 黏度調整劑 其 他 反應性稀釋劑 聚合啟始劑?硬化促進劑 增 粘 劑? 有 機 溶 劑?稀 釋 劑 無機填充劑 有機填充劑 稀 釋 劑 樹 脂 環氧樹脂 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製程介紹 Post-cure 後烘烤 UV-bump 乾燥機 Developing 顯影 Exposure 曝光 Pre-cure 預烤 Printing 印刷 Pretreatment 前處理 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Pretreatment 目的: 利用噴砂刷磨法 (Jet Scrubbing),進行機械刮削及鎚打銅面,以去除氧化物並達到銅面微粗化,藉由刷磨製造表面之凹凸,以達到塗膜與基板間物理密著度的效果(anchor效果)。 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Printing 目的: 油墨以不定形的立體堆積在網版上,刮刀施力推動油墨向前,遇有圖形版膜時,油墨會在網布開口處被擠下,落在PCB上,以達到影像轉移之作用。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油墨塗佈分類 ◎:優 ○:佳 △:普 ╳:差 網印 簾塗 噴塗 生產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