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大众传播_刍议新浪微博的传播模式与机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闻与传播研究
NEWS RESEARCH
超越大众传播:刍议新浪微博的传播模式与机制
□ 蓝若宇
号称“中国第一新闻门户网站” 的传播配置框架将媒介当成一种工具, 来”③ ,同时被置于消费者各种不同背
的新浪网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对其新 置于权力与利益的手中。于是乎,在新 景之中,并以此获得重生与激活。联合
媒介项目“新浪微博”进行内测。到目 自由主义的国度里,大众媒介及其传播 国科教文组织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前为止,新浪微博凭借新浪网的人气优 的历史演化为大集团公司战无不败、继 关注民众的传播需求,提出以一种横向
势一举成为了该类型中国内用户量最大 往开来的成功史;在集权主义的国家 传播模式(horizontal communication)
的媒介产品。从门户到微博,新浪网正 中,却摇身变为统治意识形态及其文化 作为主流大众传播模式的补充。此举
尝试着从最初致力于提供新闻与娱乐服 的教化史。 在于提升大众媒介之公共服务角色的
务的定位走向全民网上生活社区的发展 如果我们将“传播”一词纳入更为 重要性,力图使大众能够选择自己所
道路。这种尝试的背后不仅仅有商业利 广义的理解,与“分享”、“参与”、 需要的信息,拥有各种反馈和体验的
益的驱使,更有当今媒介发展潮流的涌 “共有”、”共享“以及”团体“等词 畅通表达渠道,并参与传播政策的制
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铺垫。 意相联系,那么其含义则不再限于信息 定,以期解构大众媒介生产者至高无
一、超越大众媒介的传播潮流 以某种介质为媒的扩散行为,而是共同 上的话语权力。
美国传播学家罗伯特 麦克切斯尼 分享一些信仰,共同参与一种生活的沟 与 之 同 时 , 大 众 传 播 模 式 所 宣
·
(Robert W. McChesney)在其新著《传 通② 。在这个意义上,传播模式理论的 扬 的 一 种 一 元 化 、 普 适 性 的 发 展 策
播革命》开篇第一句中,写道:“毫无 价值观不复是实用主义的、以控制为目 略 也 受 到 质 疑 。 社 会 学 家 霍 兰 德 与
疑问,我们身处传播革命和信息革命之 的的视角,相反,传播的参与度、文化 斯坦伯斯(Hollander and Stappers)
中。”①尽管目前还无法确定革命将如 的认同感,以及民主的可能性被纳入了 提出一种“社区传播”(community
何演进,会带来什么后果,麦克切斯尼 考察的视野。由是观之,当今大众传播 communication)的模式,指出社区交流
眼中的这场传播与信息的革命却是直指 模式的革命正是一种从代表民众到聚合 的重要性,强调相同文化或地理背景对
从19世纪下半叶起,随着新媒介技术的 民众,从为了民众到来自民众的潮流。 参与传播的重要促进作用[ ]。该传播模
发明和推广而飞黄腾达的大众媒介及其 问题的另一面是:这场革命从哪里开 式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媒介信息的生
传播模式。就现代词典中“传播”一词 始?该怎样超越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大 产者与消费者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的本义而言,它与大众媒介的传播模式 众传播模式? 有着同样的参照标准和共享的文化体
可谓如出一辙,将“发送”、“传递” 首先受到挑战的是大众传播的单 验。这意味着传播不再是外在于我们的
和“传授”的意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向性。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德国 线性传递方式,而是将我们纳入其中的
然而,无论是“发”,“传”,还是 文艺批评家瓦尔特 本雅明(Walter 共同的生活仪式。因此,社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