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模式论.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众传播模式论》—— 丹尼斯·麦奎尔 斯文· 温德尔 硕655 褚惠娟 3106078006 第二章基本模式 2.1拉斯韦尔公式 2.2香农—韦佛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丹斯模式 第三章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 3.1刺激—反应模式及其修正 3.2康斯托克的电视对个体行为之影响的心理学模式 3.3卡茨—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和个人影响两极传播模式 3.4罗杰斯—休梅克的创新扩散模式 3.5新闻扩散:J曲线模式 第四章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 4.2议题设置 4.3鲍尔-罗克希与德福勒的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 4.4沉默的螺旋 4.5作为效果的“信息沟” 第五章受众中心模式 5.1使用与满足模式 5.2使用与效果模式: 5.3信息寻求模式 第六章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 6.1比较媒介体系:自由市场模式及其替代物 ●这个模式把大众传播置于其它机构(特别是政治和经济机构)的范围内,这些机构直接形成传播者、讯息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该模式强调的重要组成要素几乎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大众传播体系中都能发现。 ●强调:该模式只是代表大众媒介体系的一种自由主义或自由市场模式,因为社会中政治和经济力量平衡的任何变化,都能对所描述的结构和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重点集中在德福勒所称的美国体系的“低级趣味”内容的功能上。这种内容包括所有媒介产品的绝大部分(犯罪戏剧、忏悔杂志、日间连续剧等) ●分析的起点是注意到这种内容尽管受到批评,却能继续广 为流传,恰恰是因为它的继续存在,对于美国的媒介体系来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也是美国媒介体系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 主要组成部分:①受众。根据假设的趣味或偏爱层次的分布加以区分。②金融和商业机构,他们为媒介制作提供资金,购买广告的时间和空间,并从其他商业活动中获得他们自己的收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获取有关受众偏爱的信息,并以财政支付的形式向生产者提供非常有力的反馈。③媒介制作和分发组织。在这个模式里,他们主要是必须在成批生产体系中图利的私人公司。④施加各种压力的政府的和民间的公共法规和控制机构。(规定媒介内容、技术和财政的控制等) 实际供应的“高级趣味”内容超过了假设需求的分布量,原因有二: ①公众和政治压力的作用,可能还有给教育和 文化供应的津贴。 ②很可能高级趣味的要求来自具有较高购买力的一部分受众,他们更能引起某种种类的广告客户的兴趣,并且更能够为获得符合他们“较高的”文化情趣的专门媒介内容而支付更高的代价。 “社会责任模式”与德福勒的模式相比,可以显示出一个更大和更有力的公众部分的组成部分,他对内容具有更强烈更直接的影响。制作人对商业要求作出反应的自由将受到更多的限制。它更为强烈地要求制作者提供信息、教育和文化并满足可能在商业上不可行的少数人的趣味(被包括在高级趣味内)。 苏维埃模式理所当然地存在一个十分强的公众管理部分和 一个相当弱的商业部分,几乎是只有来自直接销售的收入。在自由主义模式中直做多少被商业同化,而在苏维埃模式中公共部分往往同化制作。这个模式的总体性质十分异常,但在内容的分发方面还是可能看到一个显著的现象,它在内容的供给上,甚至可能很少考虑受众的直接消费要求,而是比社会责任模式更多地受选择标准的支配。(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应用该模式将使内容的制作甚至更多地偏重于文化的、教育的和信息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被归入“高级趣味”这一类) 评价: 优点:对比较分析或批评分析是一个有用的起点 缺点:①高中低级趣味之间的差别是按惯例主观划分的,不明确,如果将它们用于说明实际的媒介产品的多样性,便毫无意义。 ②要了解或说出受众真正需要什么并非易 事。不能假定其他两种体系不满足受众所需,因为受众的偏爱有好几个层次,相互交叠,不断变化,不能加以界定和划分。④市场结构并不是估计受众需要什么的唯一途径。 6.2媒介组织:大众传播者与公众的关系 这不是一个模式,而是由大众传播者与公众之间关系的三个可供选择的模式组成的一种类型。 ①孤独性模式: 政论员 6.3吉伯与约翰逊的信源—-—记者关系模式 A:信源或鼓吹者 C:传播者角色(这里指派去“市政厅抢新闻”的记者) A 与C两个传播者的传播行为,分别发生在参照系内,它们为有显著区分的官僚机构功能、角色分配和感受、社会的距离、价值观等所分隔开。(下一图) A 和C的参照系重叠,两个传播者合作完成他们的传播任务,并部分地分享传播角色与行为的价值基础。 一个传播者的参照系已为另一个所吸收或接过来,在角色的行动和价值上无任何区别。 这个模式可以容纳任一方向的同化过程。实际上,由于信息提供者在这种关系中通常处于较强的地位,因而对同化的压力几乎总是在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