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复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词解释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媒体:载有信息的物体,传播渠道、信道、工具和手段
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
于他人的人
传播内容:指的是有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
义的信息,是传播者和授权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
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
信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
受众:指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或受传者。
意义:人对自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
类以符号形式传播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
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传播效果:通过传播活动所实现的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达标程度。
群体传播: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
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
组织传播: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
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
知导引结构
符号: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
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
调查研究方法:为获得某一科学认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记录、
统计、分析有关研究现象的现实现状或历史状况的材料,探索
所研究问题的诸要素,揭示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群体: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
复合体
技术:指人类借以改造与控制自然使其满足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包括物质装
置,技艺与知识在内的操作体系
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
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信息社会: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
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组织: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和秩序相组合而形成的统
一整体。
数字媒体:指以二进制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官媒体,和表示这些感官媒体的表示媒体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
数字媒体技术:以数字化元件与网络化工具,手段,方法所进行的媒体设计,
开发及应用的技术
多媒体:多种媒体的集合体
综合媒体:多功能、多方位、多类型媒体的集合体
填空题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经历了 口语传播时代 、 文字传播时代 、 印刷传播时代 、 电子传播时代 四个阶段。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是 传播者 、 讯息 、 媒介 、 受传者 、 效果 。
传播效果的类型有短期的预期效果 、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长期的预期效果、 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四种类型。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是 麦克卢汉 的著名观点。
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是指 环境监视功能 、 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 功能。
传播调查问卷由 基本项目、 与调查主题相关的事实或行动项目、 关于态度或意识的项目 等内容组成。
“把关人”的概念由 卢因 提出的。
传播学研究对象是 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
传播学研究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是 1)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体(2)避免使用属于特殊群体的语汇或专业语汇和缩写词(3)避免使用暧昧、多义的词语(4)避免非现实的或虚构想象式的提问(5)避免主观诱导或提问(6)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7)在一个问项中避免双重提问(8)留意提问顺序的影响(9)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放在后面 。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学功能概括为 政治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