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解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HYPERLINK /index.html中国太阳能产业资讯荐)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5—2009的编制目的是规范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以保证工程质量,使运行工作后的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能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可靠,从而促进和推动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在建筑上的应用与发展。 1 标准编制的目的、背景与主要内容 由于太阳能供热HYPERLINK /html/newshow15862.html采暖的综合利用能极大提高太阳能替代常规能源的比例,更多地节约建筑能耗。而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日臻成熟,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和设计参数,国内也建成一批太阳能供热采暖综合利用的示范工程,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因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底向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申请立项,编制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并列入建设部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根据建设部下达的建标 [2006] 77号文件,批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立项;编制工作于2008年底完成,2009年8月、该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标准分5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HYPERLINK /html/newshow15971.html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设计、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施工、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调试、验收与效益评估等,标准共包括了 5 条强制性条文。标准适用于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 中使用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工程,以及在既有建筑上改造或增设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工程。 2 标准总则 总则中的重要条文有: 1.0.3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纳入建筑工程建设的规定程序,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统一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1.0.4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做到全年综合利用,采暖期为建筑物供热采暖,非采暖期向本建筑物或相邻建筑物提供生活热水或其他用热。 1.0.5 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必须经建筑结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求(该条为强制性条文)。 3 系统设计的基本规定 系统设计一般规定中的重要条文有: 3.1.3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应根据不同地区和使用条件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防雹、抗风、抗震和保证电气安全等技术措施。(该条为强制性条文) 3.1.5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应符合《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GB / T 6424和《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GB / T 17581中规定的要求,正常使用寿命不应少于10年。其余组成设备和部件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 3.1.7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设计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节能、环保效益预评估。 3.1 负荷计算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进行负荷计算有3个要点: 1)应对采暖热负荷和生活热水负荷分别进行计算后,选两者中较大的负荷确定为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的设计负荷(3.3.1)。 2)太阳能集热系统负担的采暖热负荷是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气温条件下的建筑物耗热量(3.3.2)。 3) 其它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负担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建筑物采暖热负荷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暖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的规定计算。(2)在标准规定可不设置集中采暖的地区或建筑,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室内空气计算温度(3.3.3)。归纳起来,建筑物的供热采暖负荷是由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其它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共同承担,太阳能集热系统仅负担建筑物在采暖期内的平均负荷,而不是其最大负荷。 3.2 集热系统设计 本节中的强制性条文是: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不得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同时要求放置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在冬至日集热器采光面上的日照时数应不少于4h。 本节给出了几个重要计算公式和推荐设计参数。包括:某一时刻太阳能集热器不被前方障碍物遮挡阳光的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确定直接和间接系统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太阳能集热器单位面积设计流量的推荐值。 在确定太阳能集热器的总面积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计算公式中要用到的“基于总面积的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必须用产品实际检测得出的基于总面积的瞬时效率方程、曲线,按附录C的方法进行计算。 目前国家质检中心的检测报告均分别给出基于采光面积和总面积的两个瞬时效率方程和效率曲线,两者是有差异的,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