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19个区县,共194所公办幼儿园的4306名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幼儿教师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对职业特征、儿童问题、社会环境和专业发展等4个压力因素的得分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职业特征是导致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专业成长和儿童问题。不同教龄、职称和办学水平幼儿园的教师的工作压力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赖德信(1973-),男,江西安远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北京#8194;10004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北京市教委委托课题“首都教育系统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研究(2009―2020年)”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8195;#8195;#8195;#8195;#8195;文献标识码:A#8195;#8195;#8195;#8195;#8195;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0-0031-03
一、北京市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调查背景
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几乎是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已成为全世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教师的工作压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并且对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工作做了一些探索。近年来,对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也表明,我国教师群体承担着较大的压力。[2]徐富明对300多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教师认为自己面临较大的职业压力,63.8%的教师认为职业压力给自己造成了较大或很大的,诸如生理、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3]
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也面临着职业压力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这些长期、持续的工作压力若得不到有效管理或应对,将会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结构,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状况,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北京市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市公办幼儿园教师为调查对象,在参考已有研究基础之上自编调查问卷,共调查北京市19个区县,共194所公办幼儿园。共发放问卷5500份,回收问卷5367份,回收率为97.6%,其中有效问卷为4306份,有效率为80.2%。本问卷从“幼儿问题”、“职业特征”、“社会环境”和“专业发展”4个维度调查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笔者利用SPSS16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检验研究假设,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
2.方法
本研究采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该问卷系自编问卷,采用利克特五点量表评定法(从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到非常符合,符合程度越高,则分值越高,赋值为1~5分),对幼儿教师的整体工作压力进行评估。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包含4个维度(因素),共计18个项目。因素1为“幼儿问题”,包括5个项目,反映幼儿问题对教师的压力;因素2为“社会环境”,包括3个项目,反映社会环境对教师的影响;因素3为“职业特征”,包括7个项目,反映教师职业特点所产生的压力;因素4为“专业成长”,包括3个项目,反映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根据因素载荷,删除小于0.50的项目,最终保留了14个项目,而且所有项目的非标准化因素载荷都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问卷的项目与其相应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均达到了0.001水平,详见表2,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
根据心理测量学原理,问卷信度系数如果在0.9以上,则称问卷的信度为佳;0.7是可接受的最小信度值;信度过低,如在0.6以下,则应重新修订或编制研究工具,使之较为适宜。对总样本使用Cornbacha系数,检验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本调查问卷的Cornbacha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2,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如表3所示。
为了保证问卷能反映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本问卷在正式测试之前除了对前人已有的研究作了系统地分析梳理,参考有关专家的意见作了项目修订之外,还选取了30名一线的在职幼儿教师,征求她们对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的可读性、内容适宜性的意见。因此,本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三、北京市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结果
1.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整体状况
幼儿教师在职业压力4个变量上的得分情况及标准差如表4所示,由于本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3为中值),而教师职业压力在职业特征和社会环境平均值都超过了中值,这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较大。从4个因素的得分来看,职业特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