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佚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佚名-
作者简介:戴伯秋,男1972年出生,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联系方式:手邮箱:DAIBAIQIU@QQ.COM。2009年湖南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工作过程和质量管控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核心成员。
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背景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产业之一,国内网络设备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规模不断扩大,一线高技能网络技术支持工程技术人员的缺乏,其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建立受到严重制约,急需大量网络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工程技术人员,而陈旧的课程设置、单一的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的匮乏等,已不适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无疑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严峻的挑战。我院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状况,确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与华为公司等知名的网络技术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共同探讨建立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工学结合的、特色鲜明的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特点分小型局域网、中型企业网、大型园区网三个阶段,按照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从初学到熟练的成长过程,渐次地培养学生建网、管网、用网等职业能力。
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例如: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05级与华为公司合作,成立了华为班,根据华为公司的具体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创建基于工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订了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技能提升为目标,按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结合高职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成长规律,分析学习领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对象的复杂成度,形成从小型局域网,到中型企业网,再到大型园区网的进阶式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过程置身于工作过程中,完成岗位职业技术能力的训练,并获取相应职业技能证书,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胜任网络技术专业岗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在第一学年到第二学年中安排学生先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单元项目和真实项目实训,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跟班实习、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再安排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真实岗位顶岗实习,培养岗位工作能力,为学生积累更多的职场经验,可以解决更多学生的工作经历问题,为学生就业开辟道路。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按照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思路,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及学习情境的设计工作。
通过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为每门课程成立一个课程小组,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围绕网络构建工程(建网)、网络系统管理(管网)、网站设计与维护(用网)三个技术领域对网络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整体分析,找出这三个技术领域中所有的代表性工作任务,选择完整的、对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的、任务的方式结果有较大开放性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再对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开发出从小型局域网,到中型企业网,再到大型园区网的进阶式学习领域(课程);并与企业合作设计课程的教学项目,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实施课程,建成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全新课程体系。
(三)、依据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开发和设计各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采用项目教学。教学项目分为真实项目和单元项目,一门课程围绕一个真实项目或多个单元项目开展教学,教学内容打破理论知识加课程实验,以项目为导向,按照具体项目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六个工作过程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并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教学,通过校企合作,每门课程成立一个课程小组,采用专兼结合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结合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典型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双方的优势教学资源,设计出能够进行课程教学的单元项目和真实项目,并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在校内专业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
结合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典型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校企双方的优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