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十三章小学教师心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三章 小学教师心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教师所需扮演的角色
2、了解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品质有哪些
3、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存在哪些相互影响
4、了解如何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
1、?
2、了解要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的品质
专家型的教师具备的专业品质
教师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教师是如何影响学生的?教师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影响学生的吗,还是个人的人格特征、教学方法?各种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是怎样的?它们的作用又有什么样的规律?
小学教师角色一、角色与教师角色概述
(一)角色
(二)教师角色
(三)教师角色分类
二、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一)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二)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
一、教师威信
教师威信的涵义
第三节 教师的主要心理特征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了解学生借以获得教育依据的重要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他们的心理状态,甚至从某一心理表现推知学生将要出现的下一个心理表现的内容,这种观察力,是有才干的教师极其重要的特征。有良好观察力的教师,常常善于从不同的场合,或在不同的时间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学生的心理表现,能从学生细微的表现中,洞察到他们的知识、智力和个性发展等情况,以及通过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姿态,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较为正确地观察和评价自己,以便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二)善于分配注意的能力一个好教师是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的,在讲课时,教师的注意既要集中在教材内容及表达方法的思考上,又要注意学生听课的表现和神态,还要从学生的表情、姿态的反馈中,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速度和方法。这就是说,教师讲课时,一边讲课,一边板书(或演示实验),一边要观察学生,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声调、手势暗示不守纪律的学生。对于新教师来说,学会这一点尤其重要,否则就会在教学中常常顾此失彼,注意了讲课内容,忘了观察学生;新教师上课时,课前应尽量熟悉教材,精心安排讲课计划;同时课下要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减少上课时的紧张情绪,可以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分配。(三)清晰的记忆力教师清晰的记忆力,主要表现在对教材、学生、活动及学生反映情况等几方面。教师备课后要记住教材内容与课堂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性别、身高、胖瘦、外部特征和个性特征来记住学生的名字、认识学生,特别是在一个新班面前,迅速、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说出他的爱好、特征,学生会认为是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要能将同学生集体在一起举行过的有意义的活动或与个别学生的某次接触以及学生反映的情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后清晰、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样,教师就能在心理上征服学生,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觉得教师是可亲、可敬而又信得过的。从而提高教师的威望,有利于教师完成自己的工作。(四)思维的创造力教师是“手执金钥匙的人”,是“智力能源的开发者”,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思维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教师思维的创造力,首先表现在教学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难点、重点以及学生知识与智力水平,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用学生听得懂而颇有吸引力的语言,创造性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其次,在教育工作上,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就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年龄、不同的情况下,也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同一身心状态上,教师要因材施教,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再次,就是对待自己和别人的教学经验,要有分析有批判地接受,不能生搬硬套,要取长补短,要有创新精神,不能因循守旧。最后,教师思维的创造力还要体现在学生身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力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创造发明奠定基础。(五)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基本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关键条件。善于清楚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优秀教师的基本心理品质之一。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活泼、有感染力、有吸引力。简明扼要的语言,能节省学生听课的精力,又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讲话内容具体,生动活泼,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愿意听,并且能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教师的语言有感染力、吸引力,说话具有幽默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鞭策自己按要求去行动。教师的语言若过长,空洞、干瘪或过多的停顿,断断续续,再三重复,出现语病,就会使学生感到疲劳、无味、没兴趣、注意力分散,因而降低其效果。教师的语言还要符合逻辑,遵守语法,流畅易懂,学生才能高兴地接受。照本宣科,逐字逐句诵读教材上的语句,说话不口语化或者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丢三落四,就会降低学生听讲的积极性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还要注意外部的美。这就是说,不仅要求语法正确,而且要讲究语音、语调、声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