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抗震底部剪力法要点.doc

发布:2017-03-22约1.55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确定该建筑的抗震等级。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但是题目已知: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为2.18%2%!根据抗规-2010-6.3.3条:表中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故实际采用的箍筋的最小直径为:!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0.11 高层 建筑中,当结构单 元内经 常使用人数 超过 8000 人时,抗震设防 类别 宜划为 重点设防类。 居住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标准设防类,按本地抗震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标设类应 区设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 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 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时应按比 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 的抗震措施, 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 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时应按比 9 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 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 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 ,允许 比本地区 抗震设 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 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 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延性框架设计—强剪弱弯,梁端剪力设计值 14。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 : 1。小震不坏:在小地震(众值烈度,50年超越概率为63.2%,比基本烈度约低1.5度!重现期:50年!)下主体结构不应受损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2。中震可修:在中等烈度(设防烈度,50年超越概率为10%,重现期:475年! )地震作用下,容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塑性状态,吸收并耗散地震能量,经一般修理或不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3。大震不倒:在强震下(罕遇烈度,50年超越概率为2%-3%,重现期:约2000年! ),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结构不能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即坏而不倒。(基本烈度6度时为7度强,7度时为8度强,8度时为9度弱,9度时为9度强!) 15。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为设计阶段: (1)采用第一水准烈度(小震;多遇地震)的地震动参数(αmax),先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等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小震不坏); (2)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制;同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从而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中震可修); 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 采用第三水准烈度(大震;罕遇地震)的地震动参数(αmax),计算出结构(特别是柔弱层和薄弱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之小于规范的限值;并结合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防倒塌的要求(大震不倒)。 1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