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剪力墙结构钢筋安装几个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抗震剪力墙结构钢筋安装的几个要点
多层及高层建筑物中,结构形式以框架-核心筒、框架-剪力墙、剪力墙较多。抗震剪力墙结构钢筋加工、安装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承载力和安全性,所以,剪力墙钢筋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04G101—3)的有关规定,并要以结构设计文件和以往钢筋工程的加工、安装施工经验,编制切实可行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抗震剪力墙结构由基础插筋部分和结构主体部分组成,可细分为墙柱、墙身和墙梁三类构件。
表1 柱、墙插筋锚固坚直长度和弯钩长度对照表(mm)
竖直长度 弯钩长度 ≥0.5 l aE 12d且≥150 ≥0.6 l aE 10d且≥150 ≥0.7 l aE 8d且≥150 ≥0.8 l aE 6d且≥150 表2 约事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
抗震等级(设防烈度) 一级(9度) 一级(7、8度) 二级 lc(mm) YAZ 0.25hw、1.5bw
450中的最大值 0.2hw、1.5bw
450中的最大值 0.25hw、1.5bw
450中的最大值 YDZ、YYZ、YJZ 0.2hw、1.5bw
450中的最大值 0.15hw、1.5bw
450中的最大值 0.15hw、1.5bw
450中的最大值 一、基础部位柱、墙插筋
1、基础平板底部与顶部均配置钢筋网,板厚小于或等于2m,柱、墙插筋要伸至筏板底部,支承在底部钢筋网上,基础平板底部与顶部、中间均配置钢筋网的,板厚大于2m,柱、墙插筋可伸至筏板中部,支承在中间钢筋网上。
2、基础梁底和筏板底一平的和基础梁顶与筏板顶一平的,柱、墙插筋要伸至基础梁和筏板底部,支承在梁纵筋和筏板底部钢筋网上。
3、柱、墙插筋不仅要伸至梁底部纵筋上或筏板底部钢筋网上,且要满足竖直彻底和弯钩锚固长度的要求,柱、墙插筋锚固竖直长度和弯钩长度要求见表1。
4、柱、墙插筋甩出长度应酬根据基础顶面以上竖向分布钢筋连接方式要求设置,下端部应支承在梁纵筋或筏板筋上,必须满足弯钩长度且要大小或等于150mm的弯钩长度的要求。柱插筋在基础内应设置间距小于或等于500mm且不小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箍筋直径及几何尺寸,应与基础顶面以上箍筋相同。墙插筋在弎底板内设置间距小于或等于500mm且不少于两道水平分布和拉筋,水平分布筋与拉筋的直径、规格,应与基础顶面以上水平分布筋和拉筋相同。
二、主体部位剪力墙钢筋安装
1、墙柱
由端柱、暗柱(L形、T形、斜交形、端部暗柱)、扶壁柱等组合而成。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适用于有一、二级抗震等级要求的底部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几何尺寸的确定见表2(lc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hw为剪力墙墙肢的长度,bw为剪力墙墙厚)。约束边缘构件沿墙长度范围内,在端柱、暗柱之外的部分,竖向分布筋与墙体竖向分布筋相同,边缘约束构件的箍筋或拉筋沿坚向分布筋的间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100mm,二级抗震等级不宜大小150mm.端柱、小墙肢(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3倍的剪力墙为小墙肢)的纵向钢筋连接要求和箍筋构造应与框架柱要求相同;暗柱可与墙体竖向分布筋连接方法相同。柱箍筋弯钩叠合部位应沿柱纵筋四周旋转布置,拉筋的同时要拉住纵筋与箍,弯钩成135°。墙柱纵向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电渣压力焊连接,这样连接可靠性好,又经济实惠。当剪力墙墙柱纵向钢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在柱给向钢筋搭接长度内,箍筋间距按小于或等于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小于或等于100mm的间距加密箍筋。
2、135°,弯钩平直段应为10 d且不小于75mm为宜,并绑扎牢固,拉筋采用梅花形布置方法,见图1。
(3)水平分布筋第一根筋离基础顶面和楼层顶面1/2水平分布筋间距。地下室外墙因基槽回填土的侧压力,水平分布筋宜采用内水平筋,其余部位为方便施工可采用外水平筋。
(4)水平分布筋的设置,水平分布筋要伸至墙体端部,因暗柱也是剪力墙的一部分,水平分布筋不能只伸至暗柱满足锚固长度,见图2,这种做法不正确,所以水平分布筋必须伸至暗柱端部第一根纵筋内侧,端部弯15 d钩进暗柱收边,见图3.在外角部位外侧的水平分布筋要连续通过角柱或暗柱,应在角部端柱、暗柱以外墙位进行搭接,不得在外角部位进行搭接。羰柱内侧水平分布筋进入端柱大于等于l aE时,可不设弯钩直锚,且要伸至端柱对边,水平分布筋应50%错开搭接,两接头间错开净距应大于或等于500mm。
3、墙梁
(1)端部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进入端支座,当端支座直锚大于或等于l aE时,可不必向上下弯锚,小于直锚长度且大于或等于0.4 l aE时,连梁纵筋须伸至柱外端纵筋内侧间隔25mm且不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