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0
一、主报告
《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
及转化的个案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课题组长:刘廷恭
执笔者:周仙霞
内容提要
“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均暂时落后的学生。这个群体人数虽少,但其影响很大。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显得十分重要。
一年来,我们吴村小学课题组的老师捧着一颗“爱”心,以满腔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和十二分的耐心,走进“后进生”的情感世界,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我校“后进生”普遍存在着自卑、戒备、逆反、厌学心理;仔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现这与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其自身的因素有关;从而对症下药,潜心探索出“捕捉闪光点”、“弥合融洽点”、“建立相容点”、“激活乐学点”消除其心理障碍的途径和方法;并采取了五项措施,帮助“后进生”走出困境;使其健康成长,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校的《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是江山市教育局教科所立项的课题。它是在新课标理念下,针对教育要面向全体化,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日益重视的情况下提出的。本课题2009年7月立项以来,经过一年多的研究,通过理论建构,实践探索,反思提高,在江山市教育局教科所领导的关心下,课题研究已经基本完成原定的任务,同时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一、研究背景
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信息量的递增,发生了质的变化,社会上我们时有耳闻,某某家庭在闹离婚、某某孩子彻夜未归呆在网吧里······基于种种因素,“后进生”的量程上升趋势。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每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后进生”存在,这是客观事实。家庭和学校是社会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栖身之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但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指引和耐心帮助。
由于“后进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因而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心理障碍,如自卑、戒备、逆反、厌学等,行为表现为逃学、偷窃、说谎、损坏公共财物、乱涂乱画墙壁及课桌椅,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寻衅闹事,打人骂人等。这些心理行为不但严重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改变教育观念,走出教育误区,根据“后进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我们班主任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走进“后进生”的情感世界,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后进生”健康成长,以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高质轻负在我校全面实施。
二、研究内容
一般来说“后进生”的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使得他们不能适应常规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他们的智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发展和完善。怎样才能改变“后进生”的现状,使他们由后进变为爱学、会学的上进生,这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因此,此项课题由“后进生”的心理出发,重点研究“后进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1、通过调查分析,明确“后进生”心理现状及形成原因,提出科学而适用的“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和方法。
2、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小学行之有效的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和方法。
3、观察发现“后进生”的心理偏差,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4、通过对“后进生”形成原因的研究,帮助教师收集教育题材,用贴切的真实的例子来感化他们,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5、探索出解决“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措施,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后进生”问题。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后进生”展开心理调查,了解“后进生”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分析产生这些心理偏向的主要原因。
2、文献研究。学习有关课题的心理学知识,熟悉矫正“后进生”心理偏向方式方法的有关原理,用理论指导实践。
3、行动研究。教师从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对“后进生”心理偏向行之有效的矫正对策。
4、经验总结。由学校提供学习资源,做一些理论上的指导,设计好一份活动方案;做好一次调查研究;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