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存在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议当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存在问题
一、引言
长期以来,政府投资项目是由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依靠其特有的行政权利和职能来管理和运作。政府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对政府投资项目从投资决策、资金调拨、落实施工企业到建成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直接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特征是行政力量在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它追求投资规模,忽视投资效益;注重进度,轻视质量;着重投资总量,忽略投资结构。因此,要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必须深入研究适合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这是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
二、我国现行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弊端突出且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过去均是由拨付资金的使用单位自行筹组指挥部、筹建处、基建办来实施项目工程管理,这些基建班子一般属临时筹组,存在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工作不够规范等问题、从而造成社会资源反复浪费。但在计划经济时期因不存在成熟的工程咨询业,无法求得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服务,建设单位自搭班子来做项目管理往往也是无奈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呈现出分散化、临时性和自营性的基本特征。
2、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
目前国家和地方基本没有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各个城市做法不一,在体制和管理方式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虽然国家制定有《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建筑法》等,但主要对象都是涵盖了更大的范围,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体制也不统一。因此,各地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政府投资项目如何来管理。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为例,有的城市政府投资项目是以政府直接管理为主,有的城市是设一事业单位进行管理,还有一些城市成立公司实施管理。成立公司的,公司的职责范围又有不同,有的公司是投融资、建设为一体的,有的公司则是专司建设工程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的归口单位,从量上占较大份额的部门来看,大部分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些在计划部门,同时也还分散在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城建部门、水利、交通部门等多个部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日益完善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达到68.3万家,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9454亿美元。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税收、出口分别占全国的28%、22.7%和55.9%,直接吸纳的就业达到4500万人。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外商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对我国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外商投资在我国已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尤其是高科技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如东莞IT产业中的台资企业聚集,昆山电子产业中的台资企业集聚、平湖光机电产业的日资企业集聚,等等。促成外商投资集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一些成功发展的外商投资集聚地研究,影响外商投资的主要因素有区域效应、集聚效应、规模经济、产业优势、产业外部联系性、空间成本等,本文将以浙江平湖光机电产业为例,来分析外商投资集聚的成因。
一、平湖外商投资集聚概况
浙江省平湖市作为一个县级市,经过最近10多年的发展,不仅成为了全省县级市中最大的日商投资基地,而且在利用外商发展光机电产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从1999 年开始,在工业立市的战略下,平湖市光机电产业年快速发展,到2004 年,全市光机电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达67.41亿元,同比增长6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9%。到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拥有14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7.5%,实现工业总产值142.47亿元,同比增长14.4%,产值占规模以上经济总量的22.07%,光机电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在短短的10年里增加了20倍多,成为平湖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并形成了以微电机、精密机械及其装备、光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等产业为代表的外商投资集聚现象。近年来,平湖光机电产业充分发挥外商投资的集聚效应,不断扩大产业群、延伸产业链,已明显呈现出外商投资光机电产业的集聚现状,并成为浙江省唯一的光机电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平湖光机电产业基地。
二、平湖外商投资集聚成因分析
区位理论学派认为,外商投资倾向于流向那些靠近原材料、市场容量大、劳动力丰富和产业集聚的区域。外商投资比其他生产方式在空间形式上更密集,易使投资形成地区性集聚。有研究表明,外商来华投资动机依次为生产投入与市场动机、生产服务动机、文化联系和感情动机、利用优惠政策与降低风险动机、竞争动机以及出口动机。又有研究表明,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条件和制度环境(包括教育条件、研究条件、地方金融发展条件和开放程度)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地方金融对外商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