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对
邓
小
平
理
论
的
认
识
班级:金融09-1
姓名:张梅
学号:2009100021
任课老师:蒲晓刚
﹙一﹚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经过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我对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体系有了重新且正确的认识。其中,邓小平理论是我一直敬佩和最想要了解的伟大理论,在此,我仅谈谈我对邓小平理论的重新认识。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①经济理论:
邓小平关于经济的理论,概括起来讲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政治理论:
邓小平认为为了完善体制,需要做到党政分开,认为学校、企业当中不需要党组织,认为应该适当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③军队建设理论:
邓小平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国情、军情创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
④文化建设理论: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第三,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全党越来越认识到,它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并在党章中规定这一理论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指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
﹙三﹚“邓小平理论”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理论对于我们党、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⒈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并且不断地在取得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20多年的实践,正确地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用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就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⒉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愈是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就愈能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理论和路线的关系上,我们党是有过教训的。党的八大曾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是,八大以后不久,党就在指导方针上背离了八大路线,以致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错误。因此,在探寻的过程中,路线是关键,理论是根本。理论和路线是党能够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基础。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以这个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坚持用这样的理论和路线去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就是无限光明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