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度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9月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发布:2024-12-30约1.13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高一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9月27日21:10-22:25考试时长75分钟

第1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6题,总分48分)

1.在山西的陶寺遗址挖掘中发现,其中大型墓随葬品丰富、精致,有鼍鼓、特磬等重要礼器;而

占墓葬总数将近90%的小型墓,墓室仅能容身,死者身无长物。由此可知,陶寺文化时期()

A.音乐演奏技艺高B.私有制已经形成

C.已出现早期国家D.宗法制开始萌芽

2.用玉器随葬是良渚文化的重要习俗。在良渚遗址的大型墓葬中,出土的玉器种类丰富,制作精

美,有琮、璧、钺等重器,但中型及小型墓葬中很少见到。这表明良渚社会()

A.阶层分化明显B.农耕经济发展

C.早期国家出现D.地域特色鲜明

3.宜侯失ce)簋gul)西周早期青铜器,于1954年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墩山出土。器内底铸铭文

12行120余字,记述了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内容。这一

记述有助于研究当时()

A.禅让制的流程B.分封制的推行C.青铜器的铸造D.宗法制的瓦解

4.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赢、姒、妊、妘、

娮、姚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5.战国以前文献中,“华”与“夏”最初只指中原人,以别于周边的戎狄蛮夷。战国以后

“华夏”渐为通用词,既包括原来的中原人,又包括华夏化的戎人、狄人、夷人等。这反映

出()

A.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B.传统华夷观念开始被打破

C.华夏的认同观日益增强D.各民族之间的区别已消失

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关于穿衣问题,展开了讨论,甲:穿衣要根据身份地位,不同身份地

位选择穿不同等级的衣服;乙:穿衣要根据四季变化,合乎大自然的规律;丙同学:不用麻烦,

根据上面规定进行穿衣就可以了;丁: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破烂的衣服未尝不可。下列对应正

确的是()

A.甲-儒家乙-道家丙-法家丁-墨家

B.甲-墨家乙-法家丙-道家丁-儒家

C.甲-道家乙-墨家丙-儒家丁-法家

D甲-法家乙-儒家丙-墨家丁-道家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图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孔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墨子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孟子

A.以民为本B.崇德尚贤C.天人合一D.兼爱非攻

8.据公元前212年记载,来自东部滨海的一方士卢生与另一方士交谈时,指责“始皇为人,天

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至如此”。始皇大怒,亲自下令调查与这两个方士相关联的文人并处死。

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为秦朝的灭亡埋下种子B.群众舆论对统治的压力

C.对儒学进行严重的打压D.统治者治理的昏庸无能

9.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

然哉?”他意在说明郡县制()

A.使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B.加强了君主专制

C.适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D.能够消除内乱

10.如表是汉代著名人物对董仲舒的评价。这可佐证()

司马迁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