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结 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体温调节) 早产儿的护理诊断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维持有效体温、有效呼吸、合理喂养、预防感染、观察病情、健康教育) 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经管饲喂养 出生体重<1500g的小早产儿可试行微量肠道喂养。 哺乳量不能满足所需热能者应辅以静脉营养。 哺乳量应因人而异,出生体重愈低,每次哺乳量愈少,喂奶间隔时间也愈短。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原则。 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K1 预防出血症 足月儿生后肌注1次0.5~1mg 早产儿 连用3天 其它维生素A、C、D、E (四)预防感染 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和完善清洗设施。 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3、做好皮肤护理。 4、衣服宜宽大,质软。 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 黏液或渗血 肉芽组织 化脓感染 碘附消毒或 重新结扎 硝酸银烧 灼局部 双氧水或 碘酒消毒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需注意观察患儿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及大小便等情况。 3、加强补液管理,定时观察记录。 (五)密切观察病情 (六)健康教育 宣传有关育儿保健知识,指导父母如何喂养、 保暖、皮肤护理,何时预防接种,如何进行早产儿常见疾病的预防等,以使她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婴儿的信心。 *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掌握早产儿的护理评估、诊断及措施。 二、熟悉早产儿的概念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体温调节 的生理特点。 三、了解其它各系统生理特点。 教学目标 定 义 早产儿 又称未成熟儿(preterm infant) 是指胎龄≥28周至<37足周的新生儿。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胎龄愈小,体重愈轻,死亡率愈高。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约5%~10%;死亡率约12.7%~20.8%; <1000克死亡率及伤残率更高. 早产儿的特点 一、外观特点 早产儿大多体重在2500克以下,身长不到47cm,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哭声轻等,但不同胎龄的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在外观上各具特点。 皮肤 足月儿 早产儿 红润、皮下脂肪丰满 和毳毛少 鲜红发亮、 水肿和毳毛多 耳壳 足月儿 早产儿 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直挺 软、缺乏软骨和耳舟不清楚 乳腺 足月儿 早产儿 乳腺结节>4mm 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 外生殖器(男) 足月儿 早产儿 睾丸已降至阴囊,阴囊皱纹多 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 外生殖器(女) 足月儿 早产儿 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跖纹 足月儿 早产儿 跖纹遍及整个足底 足底纹理少 足月儿 早产儿 皮肤 红润、皮下脂肪丰满和毳毛少 鲜红发亮、水肿和毳毛多 头发 分条清楚 细而乱 耳壳 软骨发育良好,耳舟成形、直挺 软、缺乏软骨和耳舟不清楚 乳腺 结节>4mm 无结节,或结节<4mm 指、趾甲 达到或超过指、趾端 未达指、趾端 跖纹 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足底纹理少 外生殖器 男婴:睾丸已降至阴囊,阴囊皱纹多 女婴:大阴唇遮盖小阴唇 睾丸未降或未全降 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早产儿的特点 二、生理特点 1. 呼吸系统 2 . 循环系统 3. 消化系统 4. 泌尿系统 5. 血液系统 6. 神经系统 7. 免疫系统 8. 体温调节 9. 能量及体液代谢 早产儿的特点 肺内液 30~35ml/kg (分娩前) 1/3 ~1/2 由口鼻排出 1/2 ~2/3 肺间质内毛细血管 和淋巴管吸收 产道挤压 建立呼吸后 肺液吸收延迟— 湿肺 肺液从肺中清除 1、呼吸系统 早产儿的特点 肺储备功能不足 肺内气道和肺泡为成人10% 肺泡表面面积为成人3% 肺血管丰富 含气少,含血多 早产儿的特点 早产儿 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 缺乏→易患肺透明膜病 有肺表面活 性物质的肺泡 无肺表面活 性物质的肺泡 早产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