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23 .pdf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我校申报的省级规划课题《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
究》于2025年6月立项,课题批准号:GS(2010)G0012。研究工作已
于2012年2月份开始,现将开题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
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
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其主要表现有:
(1)教师主宰。(2)主客体错位。(3)忽视差异。(4)知能脱节。(5)重负
低效。(6)物式灌注。(7)追求形式。(8)发展畸形。总之,课堂教学失
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
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
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
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
有效性,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
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
效的唯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
1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
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
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
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
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
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
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
或低效教学。
(2)“有效化: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诸因素进行理
性分析,找出影响有效教学的“致命因子”,再通过实践研究使这些因
子逐步得到优化,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有效”。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化”: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
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
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
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
等方面),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是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小学一
至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
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为教育的宗旨。此外,还有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教学
方法论都是本课题立项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
2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