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pdf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李健邱立成安小会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300192)(天津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300191)
摘要: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21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新的实践模式。未来企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
面向循环经济的。为了评价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绩效,本文探讨了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评价指标的特点、原则和
层次,给出了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其评价方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绩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1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深入人心,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
们的关注。面向环境、基于循环经济思想的企业将更多地受到青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将
得到极大提高。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将不再完全适用
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因此,从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出发,设置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对循环经济新模式的引进、实施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对企业一
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赢利能力、绿色效果、环境效果、发展潜力等进行定性和定
量的对比分析,从而对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经营成果和经营风险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
评价。
2.1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1)可量性: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一定的企业
范围内可数量化的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环境效益的总和。如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净资产收益率、总
资产报酬率;企业环境效益中的绿色能源使用比例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清洁生产所带
来的额外利润增长等等,都属于一定经营期间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内容。
(2)综合性: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仅从经济效益,而且从企业的环境
效益两个方面出发,概括的反映了企业绩效的全貌,避免了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中只重视企业经济
效益,忽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片面性做法。
(3)系统性: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反映了企业经济
效益和企业环境效益的内在联系。
2.2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这是指标体系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指标与指标体系的
设置应与循环经济思想和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相一致。因此,指标的概念要准确,内涵和外延要
清楚,计算方法要科学可行。
(2)定性衡量与定量衡量相结合的原则:这条原则是对指标体系的设置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
求。因为只采用定量指标,仅仅能从一个层次对企业绩效作出评价,评价结果不全面,具有片面
性,企业效绩得不到真实的评判,而如果在定量指标的基础上设置定性指标,从更高层次上,对
对企业绩效有直接影响却又难以统一量化的各种计量因素进行考察,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
结合的方法,可以避免单纯依靠定量方法所带来的缺陷。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与指标体系设置时必须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表述方法,使各项指标
容易计算出来,以便于操作。
(4)可比性原则:指标与指标体系设置时应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在涵义、范围、方法等方面
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便于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从而确定企业自身在同行业中、同规模以及在国
民经济中所处的水平和地位,以便找出差距,挖掘潜力。
3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指标及其指标体系设置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评价工作全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评价
结果的准确性。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除了要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还
应将企业在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中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由
于贯彻实施循环经济思想之后所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效益提高等对企业的正面影响)融入
到财务信息中去。在此基础上,再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债务偿还能力和发展能力四
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判。
遵循面向循环经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的特点及其建立的原则,按照现代企业建设的
普遍规律,结合循环经济的实际操作原则“3R原则”,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