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1.3 信息系统的应用 教学设计(共24 张) 浙教版 (2019).docx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1.3信息系统的应用教学设计(共24张)浙教版(2019)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1.3信息系统的应用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具体日期][具体时间段]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信息检索、处理、分析及应用的技能。
3.增强学生对信息系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掌握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难点:
1.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信息系统的应用。
解决办法:
1.通过实例讲解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的直观认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对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案例剖析,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防护策略。
4.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信息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介绍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应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信息系统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合作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展示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2.教学软件:利用专业教学软件,模拟信息系统的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访问相关网站和在线资源,拓宽知识面,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展示几个常见的信息系统应用场景,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你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信息系统在为我们服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此导入新课的主题。
2.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
-我会简要介绍信息系统的定义,并让学生翻开课本,阅读相关信息,以加深对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
-然后,我会通过几个实例,如学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来解释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提问,确保他们对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3.探究信息系统的组成
-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列出他们认为的信息系统组成部分,并让他们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
-接着,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对比课本上的内容,确认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
4.分析信息系统的应用
-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案例,如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
-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信息系统如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将有机会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讨论。
5.突破难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我会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信息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接着,我会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学生将分享他们的想法,我会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反馈,帮助他们完善安全策略。
6.实践操作:模拟信息系统应用
-我会利用教学软件,让学生模拟操作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如图书馆管理系统。
-学生将有机会亲自体验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查询、借阅管理等。
-在操作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帮助他们理解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7.总结与反思
-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然后,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信息系统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最后,我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作业布置
-我会布置一份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如何利用信息系统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
-作业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课堂结束
-我会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信息系统的应用。
-最后,我会提醒学生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信息系统的其他相关内容,并期待与他们的再次见面。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信息系统的进化:从传统到现代》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