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章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自主探究】
一、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阅读教材P65-P67,完成下列问题:
1.19世纪末,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① 脂质 组成的。?
2.20世纪初,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② 脂质和蛋白质 。?
3.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③ 两层 。?
4.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④ 蛋白质 。?
5.1959年,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⑤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三层结构构成。?
6.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⑥ 流动性 。?
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⑦ 流动镶嵌 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阅读教材P68,完成下列问题:
1.⑧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结构特点是具有⑨ 流动性 。?
2.蛋白质分子有的⑩ 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有的部分或全部 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有的 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 运动 的。?
3.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 糖蛋白 ,也可以和脂质结合形成 糖脂 。?
4.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蛋白质来承担的。
【合作探究】
活动1 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请针对这一事实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分组讨论】
1.对“欧文顿实验”──得到什么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在推理分析得到结论之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2.在研究生物膜的结构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实验?
3.分析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你受到到哪些启示?
【对点训练】
【例1】回答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 。 ?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 2 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
(4)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 。?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 。?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
生物膜具有以下四个性质:镶嵌性、流动性、不对称性和蛋白质极性。1.生物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体现了生物膜的哪一性质?
2.请叙述生物膜的流动性。
3.生物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同,这体现了生物膜的什么性质?
4.请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材料: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闻香识女人”的奥秘。
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模式图(局部):
请据以上材料和模式图回答问题:
(1)A代表 分子;C代表 。?
(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 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
(3)图中A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最终是由 决定的。?
(4)某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 。?
重点知识2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