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的基本问题.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学期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其中,文献阅读笔记占40%,小组调研报告占30%,专题讨论占30%。
2.期末闭卷考试(教务处组织统考)成绩占总评成绩60%。
3.文献阅读笔记的说明:选择一本有关媒介经济学领域的理论书籍,精读后撰写相关心得与评价。不少于2000字。
第一章 传媒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媒介经济学是“关于传媒经营人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满足观众、广告商及社会对信息和娱乐的欲望与需求”。
——罗伯特.皮卡德(Robert Picard)
艾尔巴兰(Albarran) 关于媒介经济学的定义强调“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媒介经济是基于信息公开而广泛的传播所产生的经济活动。
——宋建武
一、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萨缪尔森:
每个经济社会的中心问题都是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媒介经济学关注的四个基本问题
(一)媒介生产、传播什么信息产品?生产、传播多少信息产品(What is to be produced?)?
(二)媒介如何生产、传播信息产品(How is to be produced)?
(三)媒介为谁生产、传播信息(Who does get the output)?
(四)谁做决策?依据什么决策(Who does make dedsion)?
二、从研究领域来看
理论:从经济学角度总结传媒产业运作规律。
历史:从经济学角度梳理、描绘、评述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实务:总结传媒产业各种实践的知识和技巧,直接指导实践。
(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1.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学派)(微观经济学):
A.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一书,完成了将西方经济学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剥离。
B.该理论体系着重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主张自由放任,其理论核心是均衡价格论。
C.用边际效用说明商品需求价格,以生产费用说明商品供给价格,再用需求和供给的均衡说明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形成。
2. 宏观经济学:
A.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标志着西方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B.该理论体系着重研究宏观经济问题,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运作。
C.凯恩斯理论的核心: 资本主义经济通常的状态是有效需求不足,是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市场机制本身没有力量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达到均衡,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经济萧条和失业,必须靠国家干预。
3. 新古典综合派:1948年,萨缪尔森出版《经济学》一书,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综合在一起,成为现代主流经济流派。
4. 产业经济学:
A.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伯伦和剑桥大学的罗宾逊夫人于20世纪30年代初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亦是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萌芽。
B.1959年,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理论的著作《产业组织》,成为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创建的标志。
(二)现代主流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主体,研究这些单个的抽象的经济主体在市场上的行为规律,考察他们怎样分配稀缺的资源,最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整体,研究国民经济整体的波动规律,以及在波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失业等,其最终要解决三个问题: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3.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内容,即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产业政策。
二、政治经济学
根据加拿大传播政治经济学者文森特.莫斯可的观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注重研究社会发展历程
(二)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三)注重社会发展中的伦理道德
(四)注重实践
媒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二、文献分析法
(一)基础理论
(二)媒介经济论著
(三)有关传媒产业的各种原始资料
媒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课程参考阅读基本书目:
1.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爱伦.B.艾尔巴兰:《全球传媒经济》,(《Global Media Economics》)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爱里森·亚历山大、奥威尔、卡维斯:《媒介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第三版)(《Media Economics:Theory And Practic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罗伯特·G.皮卡德《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Media 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