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农业正处于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转变从根本上取决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能否平稳有序推进。当前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遇到很多问题,原因在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等。因此要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下,推进相关方面问题的解决,有序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1 ― 0101 ― 03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鄂州市考察时指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土地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依托,因此解决好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和流转,实施适度规模经营,让稀缺的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化的效益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推动土地有序流转,保持适度规模经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的收入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一、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
适度规模经营就是在打破现有的小农兼业经营的模式基础上,通过土地的流转和集中,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集中连片种植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扩大农业经营的土地面积,提高集约化经营的水平,优化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组合,提高农业经营的规模效益。
1.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虽然农民收入连续十一年保持增长,但是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依然还是有较大差距。从农民收入来源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很多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对于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的农民来说,家庭经营收入增长近两年持续下降,因此要保障他们的收入水平增长较为困难,这主要是由于?r业小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只有推进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够提高农业经营的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农产品的要求已经从吃得饱转变到吃得好,安全优质越来越成为大家对于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只有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才能保障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小规模经营的传统农业是一种经验农业,农产品生产无法规范化和标准化,出现质量问题也很难追溯,因为单个农户缺乏资金和技术,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只有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有利于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发展两型农业
虽然我国农业已经保持了连续多年的增长,这更多的是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带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因此我国农业新的出路只能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农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节约资源投入,有利于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交易成本的节约,有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发展两型农业最好的方式。
二、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现状
1.土地流转普遍、形式各异
与非农产业相比,农业的比较效益依然较低,传统的农业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农民种田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农民的一种共识,“要想奔小康,必须离土又离乡”。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的农民,造成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村的土地撂荒随处可见。就算农民进行耕种,农民也只是有选择的进行耕种。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早期相比较,农民对于耕地的感情和投入都大幅度的下降。根据相关实地调查,不管距离城市远近,土地流转都在风风火火的进行,土地流转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虽然土地流转已经成为新常态,但是土地流转的面积大小不一,流转的土地占总体面积在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土地流转的形式主要包括互换、出租、入股、转让、借用等。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土地流转依然是以转包为主,占总体流转面积的70%;租赁的形式发展较快、效益较好,市场化程度较高,手续较为规范;其他几种形式所占比重相对来说较低。
2.土地流转补偿标准过低,土地流转难度大
土地流转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首先,农民不愿意或者不敢进行土地流转。由于农民养老体系的缺失,土地就成为农民进行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在连片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个别农户不愿意流转,结果就导致整片土地流转无法进行。其次,个别乡镇基层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