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生物的进化 课时分层练习题及章末综合测验.pdf
第四章生物的进化
1生物进化理论
2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8-
第四章综合测验-15-
1生物进化理论
机I合格性试》—2(0分钟-70分)
一、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啄木巧的长舌是经常啄食树洞中的昆虫屈:“获得性遗传”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在杀虫剂的刺激下,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将此性状遗传给后
中,并在后代中得到枳累和加强
C.洞穴中的盲鱼是“用进废退”
I).狼和鹿都很敏捷、善跑,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相互选的结果
【解析】选D。啄木鸟的长舌是自然选的结果,不是“获得性遗传”;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及洞
穴中的自鱼在暗处生存,不是药物、黑暗刺激使其产生定向变异或“用进废退”的结果,而是
在该环境下有利于其生存的基因得到保存、积累并加强的结果。
2.6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00多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菸本单位
I).否定了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的说法
【解析】选A。达尔文的自然选学说认为通过自然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正确:用
进废退是由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来的,B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基
木不位是个体,C错误:达尔文认为通过选作用,变异的性状得到了积累并遗传下来,D错误。
3.某种新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四可能
是()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牛.了杭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大量出现是自然选的结果
I).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解析】选C,在未使用该感冒药之前,感冒病毒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
抗药性。开始用该感冒药后,由于大多数病毒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
异的个体会保留下来,并能继续繁殖感柒人群。当多次使用该药物后,抗药性更强的病毒被保
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对病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使抗药性个体增多。
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群内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I).一个树林中的全部马尾松是一个种群
【解析】选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
冲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内的个体彼此可以交配,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B正确;一
个池塘内的所有鱼不是一个种群,因为鱼是总称,有许多种类,C错误;马尾松是同一个物种,所
以一个树林中的全部马尾松是一个种群,D正确。
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C.环境条件移定基因频率不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一定引起生
物的进化。环境条件保持秘定,说明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但是可能存在基因突
变和染色体变异等,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
性状变了基因不一定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生物也不一定进化。
6.据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某校学生中基因型比例为
K
XX:XT:XT:XY:小=44:5:1:43:7,则虐的基因频率为()
A.13.2%B.5%
C.14%D.9.3%
【解析】选九基因频率是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二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