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4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doc

发布:2017-03-24约1.01万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生物模拟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将第Ⅰ卷答案按照规定要求答在答题卡上,没有答题卡的将答案填入第Ⅰ卷卷末答题栏的相应空格中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不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是( ) A. 氧气的生成 B.NADPH变为NADP+ C.ADP转变为ATP D.光能转变为电能 2.将一植物置于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充足的矿质养料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容器中CO2的含量有所下降,此时与实验初始相比可以断定植物体( ) A、合成有机物的速度加快  B、有机物总量有所增加 C、呼吸作用有所减慢  D、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的速度有所减慢 3、科学家发现C4和C3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片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的具体部位是:( ) A、前者只在维管束鞘细胞,后者只在叶肉细胞 B、前者只在叶肉细胞,后者只在维管束鞘细胞 C、前者只在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后者只在叶肉细胞 D、前者只在维管束鞘细胞,后者只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 4.玉米的叶肉细胞、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维管束鞘细胞共有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液泡和叶绿体 D.线粒体和核糖体 5.将甲品系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涨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抗体具有特异性 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C.a小鼠体内已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6.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7.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中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B.农田中植株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 C.光合作用强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固定不变的 D.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比阳生植物大 8.1983年国际专家组织共同研究了同位素年龄为35亿年的瓦拉伍那沉积岩,一致认为其中保存着微生物的遗体化石,某些类似于现代丝状蓝藻的丝状微化石;同时还发现叠层岩中保存的蓝藻和其他微生物化石。这些化石研究的成果充分地证实 A.早期生命可能是微生物 B.蓝藻是所有生物的原始祖先 C.真核生物出现于35亿年前 D.35亿年前已出现光合自养生物 9.下列有关图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 B.图中所示的全过程发生在人的细胞核中 C.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RNA作中介 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因此①是内含子 10.右下图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类甲、乙、丙,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高度不同。第四种鸟丁与乙生态位相同、食性相似,从X点处进入该环境后,乙种鸟类最可能 A.与丁种鸟和睦相处 B.移到本树的上层或下层,与甲种鸟或丙种鸟共同生活 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 D.与丁种鸟发生竞争 11.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不具备的是 A.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B.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能力不强 C.一旦人的作用消失,生态系统很快会退化 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12.下列不属于通过保护濒危物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 A.实验室保存物种的基因库 B.实施细胞核移植并进行胚胎移植 C.适时适量地开发利用濒危物种的资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 13.基因工程的“四步曲”中未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用鸟枪法分离出抗病毒基因 B.将人的胰岛素基因与大肠杆菌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 C.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D.抗病毒基因的表达 14、目前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麋鹿已初步适应野外生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麋鹿基因突变的频率将不断增加 B.野外的麋鹿有利于保护区恢复力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