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小结34页.doc

发布:2017-03-18约5.6万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的分封制: (1)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3)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 (4)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5)义务: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6)作用:前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实质: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5)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6)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 皇帝制度: (1)皇帝名称由来: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3)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皇位世袭。(朕、制或诏、玺) (4)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政治。 2 中央:三公九卿制(中央行政体制) (1)内容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系统的特点: ①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指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 地方:郡县制(地方行政体制): (1) 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2) 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3)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 秦官僚机构的特点: ①皇权至高无上 ②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③权力的分工、配合与牵制 ④体系比较完备 ⑤影响深远(秦王朝建立的这套官僚机构以后为历代王朝所仿效,比如西汉基本照搬秦之制,元代的行省制就是对秦郡县制的发展) 5 统一思想:“焚书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