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3—3.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3-3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课程教材研究所 人民教育出版社 物理室 谷雅慧 guyh@ 2007.7 *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在涉及很多粒子的物理现象中,例如大量液体分子对一个布朗粒子的碰撞,碰撞力的合力在随时间变化,并不总等于统计平均值,这个现象叫做“涨落”。分子数量越少,涨落现象越明显。各个物理量涨落的值可以应用统计物理学的方法计算出来。布朗运动实际是分子对布朗粒子撞击力的涨落引起的。 教学中不必提到涨落的概念,但可以通过生活里的例子介绍涨落现象与统计对象数量多少的关系。例如,红绿色盲在男性人群中的比例约为8%,这个数字是对巨大样本测定的结果,相当稳定。但是,如果任取1 000个男人,测量值就会有偏差,而取100个、10个男人进行测量,偏差就会很大。 新课程十分重视统计的规律,教科书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统计的思想。教学中应该足够重视。 为什么布朗颗粒越小,分子对它的撞击就越不平衡?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初中学生对于温度的认识只是“物体的冷热程度”,高中教科书则让学生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对温度有些初步的科学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养成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思路如下。 ? 一个系统各处的参量不再变化――平衡态 ↓ 两个系统接触时参量不再变化――热平衡 ↓ 热平衡的两个物体具有某个共同性质 ↓ 量度这个共同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温度” ↓ 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叫做“温标”,建立温标要用到测温物质 ↓ 不同测温物质测出的温度会有差别 温度的教学是沿着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已经基本上不使用“力”的概念,而更多使用“能”和“势”的概念,分子势能的分析可以把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的“力”的概念与需要强调的“能”和“势”的概念联系起来,因此本书对分子势能做了较多的讨论。这是出于科学方法教育的考虑。 在“内能”这一节的“思考与讨论”中,编者连续设计了4个问题,学生依次完成之后就能对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的关系有些正确的认识。这也是为了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主动地获取知识。这种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加强分子势能的讨论还有一个考虑:功和能的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学习分子势能时做些讨论,是在新的情境中应用旧的知识,也是一次复习。所以,在这段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想到分子势能在热现象中的应用,也要想到对原有基础知识的深化和巩固。 分子势能的讨论比过去深入,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气体实验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欧姆定律等实验定律不同,它的应用面较小,不影响物理学的全局,所用的方法也不具有典型意义。因此,在近年的高中物理课程中,气体实验定律的内容越来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