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拼贴《可爱的小鸡》教学策略.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术——拼贴《可爱的小鸡》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小鸡,是小班孩子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于是,想到了开展关于鸡宝宝的美术活动。根据班上幼儿美术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供了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采用自主探索的活动方式,让幼儿用大圆小圆拼贴的形式拼贴出小鸡的外形,并通过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脚等大胆表现出不同动态的小鸡,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学习拼贴小鸡,大胆想象表现小鸡的各种动态。
2、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独只拼贴小鸡及各种动态的小鸡范画各一幅,多媒体、胶水、毛巾、黑色水彩笔、大小不等的圆形纸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独只小鸡范画图片,感受小鸡的外形,激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师提问: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小动物呀?它长什么样? 猜猜这幅图上的小鸡是怎么做出来的?
(范画图片的出示,提问设问的结合,直接导入课题,充分激发了幼儿思维。)
二、出示操作材料,幼儿尝试拼贴小鸡。
1、出示并介绍操作材料 。
2、提问: 今天,老师要请宝宝们用我们手中的胶水和这个小圆、大圆来变出小鸡,你们想想要怎么变呀?
(操作材料的出示,充分激起了幼儿动手创作的兴趣。)
3、请个别幼儿动手尝试拼贴出小鸡。
(让幼儿自己探索,用自己的经验大胆尝试创作,给予幼儿自由表现的空间。)
三、教师示范拼贴小鸡,幼儿学习拼贴的方法。
1、教师出示大圆小圆,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圆的大小不一样。
(引导幼儿观察,突出本节课中拼贴小鸡的重点。)
2、教师以儿歌的形式示范拼贴小鸡。
(大圆先站好,小圆围着大圆转,找个地方也站好,找个点做眼睛,眼睛旁边是嘴巴,身体下面是小脚。瞧!我的鸡姐姐在捉虫吃呢!鸡妹妹在看着天空呢!)
(以儿歌的形式,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拼贴小鸡的方法及小鸡形态的表现,便于幼儿理解。)
3、教师小结拼贴小鸡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小结:原来我们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拼在一起,再添画上圆圆的眼睛、尖尖的嘴巴、细细的小脚就能变出一只可爱的鸡宝宝了。
——引导幼儿注意头的朝向不同,小鸡就有不同的动态。(小圆围着大圆转)
——提醒幼儿要注意把两个圆轻轻地靠在一起,这样的小鸡才好看。
(边示范边讲解与小结结合,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卫生要求,重点强调胶水要少抹一点。
(对幼儿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逐步培养幼儿的操作卫生习惯。)
四、完整欣赏小鸡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小鸡的各种动态,感受画面布局。
1、提问:画面中的小鸡在干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疏密的布局及拼贴时颜色的搭配。
(小鸡范画的完整展示,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其画面疏密的布局及拼贴时颜色的搭配。)
五、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与评价。
交流:你的鸡宝宝在干什么?(相互交流欣赏,在相互欣赏作品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活动取材贴近幼儿生活,且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另外开头的导入活动及范画直观形象,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因此活动过程中幼儿在拼贴时比较主动,积极,每位幼儿基本能拼贴2—4种不同动态的小鸡形象,目标达成度较高。
在幼儿粘贴的过程中,幼儿都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小鸡的外形特征进行拼图,能注意到要用大小不同的圆形进行组合,而且还是紧紧靠在一起的,这一点幼儿们做的非常好。
在进行添画时,虽然有的孩子画不好小鸡的嘴和脚,需要老师帮忙,但是孩子能清楚地告诉老师他的小鸡要画成抬头看天的,还是低头吃米的,孩子们心中都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是值得我们为幼儿高兴的地方。尽管幼儿的能力不一样,但是幼儿在活动中都自己积极动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当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向同伴、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可以想象得到孩子们的心里是多么的开心和有成就感!
让幼儿能在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中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以幼儿为主体,充分激发幼儿自己大胆探索大胆创作一直是我们所努力的方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