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护林 大有作为)(我国航空护林简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航空护林 大有作为
航空护林,在我国已走过五十一个春秋。五十年来,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林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航空护林做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立足国情,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航空千里 绘就五十年奋斗与拼搏
五十年代初的中国,历史遗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一批有志青年带着理想和抱负从祖国各地汇聚到寒冷又充满绿色生机的北大荒林区,用青春和汗水开创中国航空护林。
五十年来,经过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不懈努力,使航空护林从简单的飞机巡逻报警、撒防火宣传单发展到如今集巡护、侦察、机(索、滑)降、吊(桶、囊)、机群化学等防、灭火手段于一体,聚公务、调查、空运、空投、急救、宣传等功能于一身,由当初十几人、2个基地、3架飞???、5部短波超高频电台、飞行129架次、440小时41分钟、侦察火场23架次、发现林火10起、空投115次发展至今拥有东北、西南两大航护体系、工作人员504人、每年租用航空器100架次、飞行3000多小时、巡护面积135万km2、7个林业自建全功能机场、16个军民林合用机场、化灭地面设备7套、移动航站2套、专用车辆75台、短波电台50余台、超短波电台100多台、多媒体火场应急通信设备4套及GPS、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卫星电话等先进装备的现代化航空森林消防体系。
尤其可贵的是,几代航护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不但没有被困难吓倒,承担着艰巨的航护任务,还凝炼锻造出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拼搏、敢为人先”为基本内涵的航空护林精神,这既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航空护林人五十年来奋斗拼搏的生动写照,它不仅激励着人们不断进取,也必将鼓舞后来人继续前进。
护林万顷 演绎半世纪光荣与梦想
航空护林作为森林防火的一项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手段,凭借其不可比拟的空中优势,日益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并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温家宝总理曾多次赞誉航空护林是“防火、灭火的尖兵”。
据统计,东北林区仅1997至2002年,共飞行12855架次,26711小时,发现和处置1096个火场,机降363个火场、4.4万人次,化灭飞行1201架次,向58个火场喷洒化灭药剂1283T,扑灭火线54.9km,喷洒阻火隔离带22 km;西南林区1986至2002年间,共飞行5270架次、12471小时,空中发现林火2171起,实施机降灭火395起,索降灭火16起,吊桶灭火71起,洒水440桶,空运物资8860T,空投防火宣传单601万份。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然而就在这其中,航空护林预防了多少起森林火灾的发生,制止了多少起小火的蔓延,为国家挽回了多少经济损失,恐怕是无法从以上数据中得出准确结论。
锐意进取 谱写新时代成绩与辉煌
近几年,随着国家、社会对航空护林的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强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航空护林无论在资金的投入、设施设备的更新、配置,还是高新技术应用推广上,都较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进而推动了航空护林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航护人冷静沉着,没有在已有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从理论研究、建章立制、技能培训、技术开发、业务拓展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搞好内业建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扎实高效的态度,负重进取的勇气,知难而进的信心为航空护林定位创造条件。
在理论研究方面,总结撰写了大量有指导性的学术论文,范围不仅涉及巡护、机降、吊桶等灭火手段的运用,还针对航空护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面临的矛盾和发展现状及方向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构想及实施方略和“五大战略”、“四个一流”的发展方向,为航空护林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寻找理论依据,争取舆论支持;在建章立制方面,制定并根据新时期、新情况修订各类岗位规则、操作细则,为各项程序顺利有序地实施做到了有章可循;在技能培训方面,组织骨干学习、了解、掌握先进国家航空护林的先进经验和高新技术,为我国航空护林今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业务岗位工作人员包括飞行观察员、调度员、航行管制员、气象观测员、电台通讯员、及电源车操作员、油料员、网络操作员进行各种形式、全面的培训和轮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技能,为航空护林各项工作的完成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技术开发方面,与专业公司联合开发出新型航化灭火药剂和航空护林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吊桶等灭火手段的开发,加大综合灭火手段的运用力度,实现航空护林技术更新;在拓展业务范围方面,在军、民航管理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东北航空护林总调度室,履行航空护林航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