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貌的形成因素与地貌的分带性文字.pdf
《地貌学》
第二章地貌的形成因素与地貌的分带性
第一节地貌的特性与成因
一、地貌的大体特性
1、地貌的物质性
2、地貌的界面性
3、地貌的动力性
1)、产生地貌的地质作用,称为造貌作用或地貌作用;
2)、不同营力(内、外营力)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动力学规律和地貌形成进程,
从而产生不同的地貌,如风化作用,在不同地域
寒冻风化、干旱风化、化学作用表现不同;
4、地貌的天然性自人类出现以来,特别是进入现代文明时期以来,人类活动已成为塑造
地貌的重要营力--第三动力,人类造成的地貌(如运河、堤坝衡宇、道路、沙坑等);
5、地貌的转变性地貌老是在不断转变,“白云苍狗”现存的地貌,只不过是地貌转
变进程中的一个暂时存在
1)、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变而变)
2)、随着时间流逝而改变(因时而变
二、地貌类型
地貌发育发展的动力进程或组成物质相
似,并在必然地域内有规律重复出现的地貌体
的组合称为地貌类型。
地貌类型强调地貌形体的物质组成及成
因。按物质组成,地貌类型可分为岩石地貌形
体和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地貌形两大类;
按地貌体的动力进程,可分为内动力为主
形成的地貌--构造地貌,外动力为主形成的
地貌--气候地貌,和人为活动--第三地
貌动力造成的地貌--人工地貌。
三、地貌的成因
地貌是构造(岩石和构造)、营力、发育阶段(即时间)三者的函数。内因是岩石与构造,
外因是营力,和其形成进程需要必然的时间和必然通过不同的发育阶段。
1、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1)、地质构造大地构造单元是地貌发育的基础,大型地貌的形成与散布,都与大地构
造有直接关系,大陆与海洋相间散布。
例如:地球上海陆散布规律是:以水圈为主体,三个大洋与大陆相间散布;三对大陆成
对蹠散布,南北半球各有三个大陆;
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其影响下,
不仅形成大型构造地貌,而且也形成各类小型
构造地貌;
中国大地貌单元:山地、高原、盆地、平原
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形式,其形成主要受大地
构造控制。
三道纬向长城,三带濒洋峻岭,西部对应山
岳,庞大弧形山川,大型横向水系,纵横行
列洼地。
它们的规律是:成带性、定向性、等距性、
对称性、伴生性、复合性
2)、岩石性质
·一般来讲,在外力条件大体相似的情况下,不同性质的岩石反映在地貌形态上常有
明显不同,其原因是由于岩性所引发的不同风化和不同侵蚀的结果。
坚硬岩石通常表现为突出的正向地貌
相对软弱岩石地貌上常形成负向地貌
·岩性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取决于一系列因素,是一个复杂问题,岩石抵抗侵蚀能力与所
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例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取决于气候等因素
第二节地貌的分带性
一、气候与地貌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主
要通过温度与降水量决定着外力的性质和强
度,从而影响其塑造的地貌。
例1:高寒气候区以寒冻风化为主。
例2:现代流水的侵蚀强度,在雨量中等、
植被并非繁茂的中纬度温湿区,流水的侵
蚀强度最大。
例3: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外力及其组合,区域气候决定该地的外力及其组合,
从而影响该区域的地貌。
二、气候地貌分带
形成地貌的外营力受气候控制,地球上的气
候呈现分带性,故地貌的空间与散布具有分带性
全世界划分为湿润、冰雪、干旱三个气候地貌带
1、冰雪气候地貌带
·冰川气候地貌区,冰川作用占绝对优势
·冰缘气候地貌区
2、温湿气候地貌带
·流水作用占优势
·大陆东部区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都十分发育且典型
·大陆西部区受海洋气候调节
3、干旱气候地貌带
在副热带高压带和温带大陆中心,气候极端干燥
4、湿热气候地貌带
位于低纬地域,降水量和蒸发量都很大,化学风化盛行,侵蚀作用反不如温湿气候区强烈
湿热带的可溶盐(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