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子宫内膜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11-29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子宫内膜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愈发常见,同时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患者存活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以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手术后随访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子宫内膜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 2. 回顾性研究若干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手术记录。 3. 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分析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学变异、分化度、肿瘤大小等因素的关系,确定危险因素。 4. 明确危险因素后,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更好的个体化诊疗手段。 四、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年龄区间为40-65岁,均于2000年至2010年间在某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对手术记录、病理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子宫内膜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五、研究时间表 预计研究周期为6个月,具体时间表如下: 1. 第1个月:收集相关文献,编制研究计划。 2. 第2个月至第4个月:回顾性收集患者病历数据。 3. 第5个月: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分析危险因素。 4. 第6个月:分析和解读数据,编写论文。 六、预期研究结果及创新性 该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内膜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预计能够初步明确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管侵犯等因素与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此外,本研究所探讨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大大促进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