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高效课时作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营养物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高效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的氢化属于还原反应,又属于加成反应,生成物为纯净物
B.1 mol 蔗糖完全水解的产物是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
C.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共热后发生水解反应,冷却后加少量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会出现光亮的银镜
D.鸡蛋白溶液中滴加饱和的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过程叫做蛋白质的变性
解析:A项,油脂的氢化属于还原反应,又属于加成反应,生成物为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B项,1 mol蔗糖完全水解生成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C项,淀粉溶液和稀硫酸共热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在进行银镜反应实验前要先将溶液中和至碱性,否则不会出现光亮的D项,鸡蛋白溶液中滴加饱和的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过程叫做蛋白质的盐析。
答案:B
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取加热至亮棕色的纤维素水解液少许,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证明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B.利用FeCl3溶液鉴别苯酚溶液和甲醇溶液
C.利用能否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鉴别乙酸和硝酸
D.向经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肉中滴入碘水鉴别淀粉的存在
解析:纤维素水解时用稀H2SO4作催化剂,在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前,应先加强碱中和硫酸,才能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葡萄糖是否存在;而乙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酸可以是无机含氧酸也可以是有机酸,因此无法区别乙酸和硝酸;苹果肉中的淀粉在唾液酶的充分作用下,可迅速水解完全,加碘水时不会出现蓝色;用FeCl3溶液可以鉴别苯酚(形成紫色溶液)和甲醇溶液。
答案:B
答案: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统称为化学纤维
B.酚醛塑料和聚氯乙烯都是热固性塑料
C.锦纶丝接近火焰时先卷缩,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灰烬为有光泽的硬块,能压成粉末
D.对于某些合成材料和塑料制品废弃物的处理可以倾倒到海洋中
解析: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统称为化学纤维,A正确;聚氯乙烯为热塑性塑料,B错误;锦纶为合成纤维,是用H2N(CH2)5COOH缩聚成的,属于多肽,和蛋白质有相似之处,但灰烬不能压成粉末,C错误;塑料不可乱倒,D错误。
答案:A
答案:C
6.(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Na2CO3溶液除去
解析: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苯与溴水发生萃取,褪色原因不同,A错误。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B正确。煤油是石油分馏产物之一,可作燃料,实验室把钠保存在煤油中,C正确。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及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而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D正确。
答案:A
7.(2012年孝感模拟)据统计,截止2009年11月4日,我国内地共发现19 589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你所学知识和有关信息做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型H1N1病毒是一种氨基酸,进入人体内能合成对人体有害的蛋白质
B.高温或使用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甲型H1N1病毒
C.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营养平衡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
D.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是对人
解析:甲型H1N1病毒是一种蛋白质,在高温或使用消毒剂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故A错误,B、D正确;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营养平衡会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预防各种病毒的侵害,C正确。
答案:A
8.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 B.Cu(OH)2悬浊液
C.石蕊试液 D.Na2CO3溶液
解析:与Cu(OH)2悬浊液作用,乙酸可使Cu(OH)2沉淀溶解为蓝色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可使Cu(OH)2沉淀溶解为绛蓝色溶液,加热至沸,葡萄糖与Cu(OH)2作用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蔗糖与Cu(OH)2作用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答案:B
答案:A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硝酸银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B.乙烯和二氧化硫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水晶项链、光导纤维、玻璃、瓷器等都是硅酸盐制品
D.反应AgBr+KI===AgI+KBr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AgI比AgBr更难溶于水
解析:A项中酒精和一些重金属盐、加热等都能使蛋白质变性,A正确;B项中,乙烯和二氧化KMnO4溶液氧化,从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正确;C项中水晶项链、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C错;D项中沉淀的转化规律是向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进行,D正确。
答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