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凝胶渗透色谱法有机分离_马志摘要.ppt

发布:2017-06-17约6.83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9/12/2005 ?? 七、结 语 四十多年来,凝胶渗透色谱的理论、实验技术和仪器性能等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新型柱填料的诞生、高效填充柱的出现(目前其理论塔板数已超过10000/米)、各种新型检测器的出现(如UV、FT-IR、LS、Viscometer等)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凝胶渗透色谱的应用范围也逐步从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化学等向其它领域渗透,成为化学领域必不可少的分离分析手段,将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国防、宇航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八、主要参考文献 《高分子物理》何曼君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高分子物理学》殷敬华等主编,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科学实验方法-物理原理与应用》J.F. Rabek著, 吴士康等译,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科学实验》张兴英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Polymer, 2003, 44(23):7209-7220 J. Chromatogr. A, 1997, 782: 105-122 J. Chromatogr. A, 2001, 905: 223-232 ?? 联系方式 3#-218 Tel:Email: mazhi728@ mazhi728@ * * 马志 分析测试中心材料测试组 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有机分离分析 一、引言 二、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三、凝胶色谱仪 四、载体和色谱柱 五、GPC在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中的应用 六、GPC的特殊应用举例 七、结语 八、参考文献 主要内容 一、引言 凝胶色谱法是一种新型的液体色谱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简称 GPC) 别名:体积排除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简称 SEC) 凝胶过滤色谱(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简称GFC)等。 从分离机理看,使用体积排除色谱(SEC)较为确切。 1964年由J. C. Moore首先研究成功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1964, 2(2): 835~843)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网状结构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的 经验,将高交联度聚苯乙烯凝胶用作柱填料,同时配以连续式高灵敏 度的示差折光仪,制成了快速且自动化的高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的测定仪,从而创立了液相色谱中的凝胶渗透色谱技术。 一、引言 主要特点 操作简便快捷、进样量小、 数据可靠且重现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 应用领域 应用于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聚合物的支化度、共聚 物及共混物的组成、聚合物分级及其结构分析、高聚物中微 量添加剂的分析等。如果配以在线的绝对分子量检测器(如: LALLS、Multi-Angle LS、Dual-Angle LS等),凝胶渗透 色谱可以测定高聚物的绝对分子量。 二、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当被分析的试样随着淋洗溶剂引入柱子后,溶质分子即向填料内部孔洞扩散。较小的分子除了能进入大的孔外,还能进入较小的孔;较大分子则只能进入较大的孔;而比最大的孔还要大的分子就只能留在填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中。因此,随着溶剂的淋洗,大小不同的分子就得到分离,较大的分子先被淋洗出来,较小的分子较晚被淋洗出来。 二、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Vt=V0+Vi+Vg Vt: 色谱柱总体积 V0: 载体的粒间体积 Vi: 载体内部的空洞体积 Vg: 载体的骨架体积 体积排除机理 溶剂分子: V0中的溶剂称为流动相; Vi中的溶剂称为固定相 高分子:1) 体积比孔洞尺寸大,淋出体积即为V0; 2) 体积远小于所有孔洞体积,淋出体积即为V0 +Vi ; 3) 体积中等,淋出体积则大于V0,小于V0 +Vi. 二、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Ve: 溶质的淋出体积; K : 分配系数 (孔体积Vi中可以被溶质分子进入的部分与Vi之比) 特别大的溶质分子:Ve=V0,K=0; 特别小的溶质分子:Ve=V0+Vi,K=1 中等大小的溶质分子:V0 V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