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言(微观经济学哈工大,周燕)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 高鸿业 《微观经济学》 黄亚钧 《经济学原理》 曼昆 本课程主要内容结构安排: 1、导言 2、均衡价格理论 3、消费者行为理论 4、生产理论 5、成本与收益理论 6、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 7、定价实践 8、博弈论 9、市场失灵 经济学的定义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微观经济学简介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分析经济总体的运动——总产量、总物价水平、总就业和失业的情况。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所列举的西方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理由为: 为了赚钱 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假说 该理论假设两国在生产不同商品时,存在着生产力的绝对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可以通过相互贸易提高总的产出水平。 甲国 乙国 商品A 3 2 商品B 6 8 李嘉图:比较利益假说 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只要存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相对成本优势,就可通过分工和贸易促进产量增加,提高国民消费水平。 甲国 乙国 商品A 3 4 商品B 6 12 为了不当文盲 慕名而来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之父 现实中的经济学现象: 谷贱伤农 农产品的广告 薄利多销 赋税归属 禁毒的问题 OPEC 把钱花在刀刃上 人死画值钱 票贩子为何屡禁不止 节约悖论 失业的问题 “大炮和黄油的矛盾”: 假设一社会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只生产X和Y两种商品。假设这个社会在决定X和Y的生产时提出了A、B、C、D、E、F六种组合方式,见表: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a 0 and 15 b 1 and 14 c 2 and 12 d 3 and 9 e 4 and 5 f 5 and 0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X与Y最大产量的组合线。有时也叫生产转换线。多数情况下它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这决定了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如果沿着转换曲线向右移动,X的边际转换率就会递增。X的边际转换率就是指增加一单位X,会使Y的产量减少多少,就是转换曲线的斜率 。 Economic Growth “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和黄油是有限的? 社会究竟在生产可能线上的哪一点进行生产? 为什么有时社会的生产组合达不到线上,而只能在线内? 如何使社会的生产组合点超出生产可能线,而达到线外? 1.1.1 资源 1.1.2 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也就是稀少性,是指相对人们的无穷欲望而言的,用来生产商品的资源是稀缺的。 对于稀缺性的理解要注意这样几点 (相对性) (绝对性) 终日奔波只为饥 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 又想娇容美貌妻 取得美妻生下子 恨无天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 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 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 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 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 除是南柯一梦西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 有限的资源 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是一个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要约束人类的欲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一个是要有效地配置资源 加强物质文明建设 1.1.3 选择与资源配置 之所以面临选择主要是因为: 人类社会的欲望是无穷的,但也有轻重缓急之分。 各种资源又不同的用途,一旦用于某种用途,在一段时间内便会失去用于其他用途的机会。 资源本身又是有限的。 现代西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