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看我青少年自拍多重个案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誰在看我?青少年自拍多重個案研究
黃婉婷
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藝術教育碩士班研究生
摘要
青少年正值急欲統合自我的階段,他們以自拍做為反身自觀的行為,透過自
拍找到自己隸屬的團體,在這樣表達過程中,影像融合個人的生命經驗;視覺影
像的呈現,更幫助了青少年主體化過程。本研究運用拉岡的主體理論來瞭解青少
年自拍現象,探究目前很夯的青少年自拍文化為何讓青少年著迷,其背後真正的
原因為何?主是單純為了紀錄自己?還是企圖用自拍獲取什麼樣的利益?自拍所
呈現的是自拍者所認識自己?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或是自拍者願意給別人看到
的自己?一連串忘情的自拍透露著什麼?透過以上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針
對三位從事自拍的高二生進行三階段的研究工作,第一階段:研究起源與問題形
成,從初訪中確認自拍行為有助於青少年對自我認同的幫助,並將青少年自我認
同分成青少年自我認同與青少年群體認同兩部分;第二階段:拉岡鏡像理論與青
少年自我認同的相關性;第三階段:透過訪談法、藝術取向的研究法、圖像與文
件蒐集等進行多重個案研究,以探討自拍與自我認同間的關係。
關鍵詞 :自拍,自我認同,鏡像理論
114
壹、研究起源與問題形成
這得從我發現學生桌墊下的秘密開始說起…. 。那位學生的桌墊下佈滿了
自拍照,當下的我非常的訝異,桌墊下的空間好比學生的秘密花園,學生試圖佈
置它,當然,他必須選擇自己喜好的素材來佈置,「選擇即是個性的展現」,然
而這個展示的動作有邀請他人觀看之意。於是從這單一的現象我開始思考,自拍
之於學生的意義為何?也開始觀察一些有關學生自拍的相關行為,除了桌墊下佈
置外,自拍照片甚至常被拿來當成像貼紙或主題物件,來裝飾贈送他人的卡片上。
還有我所瀏覽過的無名相簿,不少學生都有建立自拍照的檔案夾,可見自拍照對
於青少年是有某種意義存在,才會有類似的集體行為發生。這又促使我開始思考,
我也玩攝影,也有自拍的經驗,但為何我沒有自拍族的行為模式?可見自拍族與
攝影創作存在著差異,雖然都是以相機為媒介,但在目的取向上,前者重在生活
紀錄、當下情緒,把相機當成寫日記的工具;後者重在藝術創作,拍照不只是寫
日記,而是呈現創作者美學觀、藝術理念。
原本我對自拍族可能帶有某種程度的偏見,不瞭解為何大家面對鏡頭要裝模
作樣、習慣某些角度與手法、每次連拍很多張,毫無攝影技術可言,另外在姿態
上、表情上也非常沒創意。林佳蕙、陳瓊妤(2008 )認為,時下流行的網路相簿
好比自拍照的展示櫥窗,但經檢視後這些正妹牆、帥哥牆卻呈現高同質性。用俯
角拍攝把下巴修尖,拉大透視以呈現誇張視覺效果,像極了大頭狗可愛無辜的模
樣或是頭大身小的Q 版卡通人物,在加上大到可以跟蘇美人拼的雙眼,難怪模特
兒江貞侑(2008 )分享自拍密技時會說:「由上往下和無敵側臉」,這樣的標準
被奉為圭臬,可說是堅不可催,難道真如美學家康德所認為,美的標準並不存在,
它不過是強勢族群將自己對於美的觀念普遍化,形成一種主導的審美標準,抑或
是存在更複雜的原因?弔詭的是自拍不是在強調個人展現,但怎麼呈現出的照片
卻又難以突顯個人特色?於是我開始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青少年自拍者欲罷不
能?想一探究竟來瞭解自拍的迷人之處何在?為何會吸引一群青少年在求學的課
業壓力之下,頻繁的自拍?透過本研究希望能有機會打破我的偏見,去聆聽自拍
族的聲音。
於是我做了簡單的前導研究,並從中整理出兩個發現,第一是青少年的重要
他人已從父母轉至同儕,在生活中會透過某些行為來強化自我,肯定自我。第二
是自拍行為與拉岡用「鏡像階段」理論、「伊底帕斯情節」理論來說明主體形成
的原因有很大的相關性,兩者都顯示出人是透過他人或藉由與他人對話來確認自
115
身,而對話必需靠符號來象徵。在拉岡理論中的符號是指語言 ,在本研究中則是
指自拍照。就拉岡而言是指一系列因欲望而運作的關聯符號,在本研究中指的是
一連串的自拍照。青少年透過頻繁自拍所產生的自拍照,在初訪中以確認了它有
助於自我認同,而我將自我認同分成:青少年對己的自我認同與青少年靠同儕而
增加自信的群體認同兩部分。到底對青少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