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宏观经济学讲义课件.ppt
南开大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作方式。本课程将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课程内容概述宏观经济学基础涵盖国民收入核算、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基本概念和模型。阐述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为理解复杂经济现象打下基础。货币与财政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作机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探究政府如何运用政策工具稳定经济、促进增长和改善民生。
GDP与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记录经济活动和收入的系统性方法,用于衡量国家经济状况。GDP衡量经济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代表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国民收入反映国民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总价值,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要素收入。
GDP的计算方法GDP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但最终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1生产法根据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进行计算。2支出法根据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进行计算。3收入法根据生产要素的收入进行计算。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计算GDP,支出法是从支出的角度计算GDP,收入法是从收入的角度计算GDP。三种方法都反映了同一经济活动,只是侧重点不同。
GDP增长率的测算计算公式当前时期GDP-上一时期GDP/上一时期GDP*100%意义反映经济增长速度,衡量经济产出水平变化应用制定经济政策、评价经济发展水平
通货膨胀的测量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它会降低货币购买力,影响经济稳定。常见的通货膨胀指标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1CPI反映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趋势2PPI反映生产资料价格变动趋势3GDP反映整个经济活动的价格变动趋势
消费和投资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是指家庭和个人对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品和服务。投资支出投资支出是指企业和个人对资本商品的支出,包括厂房,设备,住宅和库存。投资类型投资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金融投资。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消费和投资是国民经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储蓄与投资储蓄储蓄是指将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未来消费而暂时放弃当前消费的行为。储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投资的来源。投资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未来收益的行为。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可以创造新的生产能力和就业机会。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储蓄是投资的来源,而投资需要储蓄提供资金。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
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措施。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经济活动水平。
货币供给与需求货币供给指的是一个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支票存款和活期存款等。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受利率、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等因素影响。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时,会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则会造成通货紧缩。
利率决定模型均衡利率模型描述了在给定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情况下,市场如何决定均衡利率。货币需求曲线利率越高,人们愿意持有货币的意愿越低,因此货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货币供给曲线货币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它假设中央银行控制着货币供给水平。均衡点均衡利率是货币供给曲线和货币需求曲线交点处的利率,此时货币市场达到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2法定准备金率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影响其放贷能力。3再贴现率调整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4利率控制央行直接设定基准利率,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通过调节政府支出、税收、政府债务等手段,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税收税收是政府从公民和企业收取的收入,用于支付政府支出。政府支出类型政府支出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教育和基础设施等。税收类型税收包括所得税、财产税、消费税等。
财政赤字与国债财政赤字国债规模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超过税收收入的差额。国债则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债券。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等。
总供给和总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它们描述了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解释了物价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决定因素。
短期总供给和总需求1短期总供给价格水平影响企业生产成本。2总需求价格水平影响消费支出、投资支出。3均衡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点。4经济波动总供给或总需求变化导致产出和价格水平波动。短期总供给曲线表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