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哲学必备知识点.doc

发布:2017-02-07约6.5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哲学必备知识点 第一部分:总论(1、2、3课) 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3)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阵营)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意识。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分为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征:三个统一);唯心主义分为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第二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三部分 一、 唯物论(或辨证的唯物论)(包括4、5课) 包括三观: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涉及6个)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 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又是普遍的。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类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错误倾向: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尊重和利用规律。方 法 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第6课)(涉及3个原理)包括三观:实践观、认识观、真理观 1、实践和认识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