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
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 ”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
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 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认为应
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在平
常的教学中, 我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 一是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
进作用。二是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借助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情境,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
二、把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时机与时间
1、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参与的欲望
合作并非每堂课都适宜, 也不一定在整堂课进行, 教师要把握恰当的
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
(1)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例如:学习相遇问题,为了扫清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就可以
创设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演示: 相遇、相距、相向、同“
时 ”四种不同的动作,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积极主动开始了对知识的探求。
(2)当思考出现困难,需要群策群力时进行合作学习。
如上《统计》一课时,播放某路口机动车通过时的一段录像,让学生
对不同种类车辆通过的情况进行统计。 学生独立统计时, 尽管很认真
地进行观察与记录,但仍无法准确进行统计。这时,有学生提出了小
组合作进行统计, 这种想法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正是这样的一个
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 使学生自然地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并通过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
(3)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合作学习。出现意见不统一时,采用小
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组内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分析,有利于培养良
好的思维品质。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提出: 0 有没有倒数?部分
学生说 “0的倒数是 0”,部分学生说 “0没有倒数 ”,双方坚持已见、 互
不相让。我趁机说: “你能说明理由吗?请分组讨论。 ”集体交流时,
有的从分数的意义说明: “0如果有倒数,写成 ,而 0 不能作分母,
所以 0 没有倒数 ”。有的从倒数的意义说明: 找不到哪个数与相乘等“
于 1,所以 0 没有倒数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
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思维。
(4 )解答 “开放型 ”问题时进行合作。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
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 当学生给出的
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 这时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把自己的
结论展示出来, 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
的好习惯。
2 、给足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促进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时间太短,会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合
作这一环节时,一定要有预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
合作技巧。
三、培养学生合作的技能,促进有效交流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只有通过交流, 学生的不同见解
才能汇集, 才能融合为集体的智慧。 那么老师如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
地进行交流呢?
1、学会独立思考
我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