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课文开篇以科学家从鸟类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引出了“可以说,鸟儿是人类的‘老师’”;接着,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学习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一种”;最后,以“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呼应开头,点题作结.全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
学情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本次习作要求孩子们先是走进大自然,开展观察植物、动物的综合性学习,从而得出启示。时值春暖花开之际,面对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所以在动笔之前,我引导学生回想一下本身实践的综合性活动,确定写作重点。完成本次习作就水到渠成,出现了不少的佳作。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本节课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通过了解人类运用仿生学进行创造的实例——流线体、薄壳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创造发明提供有益的启示,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2.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并做好交流的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播新闻,激情入境
出示课件:新闻三则《苍蝇与宇宙飞船》《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电鱼与伏特电池》
谈话导入:听了这几个新闻,你有什么感想?(科学发明与动物有很大关系)
小结过渡:今天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相信你收获更多,希望大家好好地表现。(板书课题)
二、初读检测
1、读一读。
破碎教训颤抖坦克机毁人亡
超过均匀袋鼠机翼轻而易举
2、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人类的老师有哪些?
(2)第二自然段
①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还有什么?
②鲸的流线型外形有何作用?有什么应用呢?
(3)第三自然段
①人类从生物哪儿得到启示,或有所发现,或有所改进,或有所发明,“真是”、“好”写出了人类对生物的赞美。
②这句话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第一大组汇报探究第一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1)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2)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3)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4)飞机的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的启示的。
3、第二大组汇报探究第二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4、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5、小结: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学生自由说)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细心发现、积极探索!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1)实物演示:鸡蛋捏不碎
(2)分析捏不碎的原理:将压力均匀地分散
(3)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3、自由述说。
五、拓展延伸,展示资料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展示资料
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它无论怎么飞,也不会撞上什么东西,这是什么缘故呢?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秘密。科学家运用这个道理,制成雷达装在飞机上,飞机就能在夜间飞行了。
萤火虫——高效冷光源蝴蝶翅——迷彩服、装潢材料
夜蛾——作战性能高的战斗机苍蝇——蝇眼照相机
跳蚤——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海豚——快速度的潜艇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