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性大气环流.ppt

发布:2017-10-09约2.5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4.“海陆分布使其断”。 由于地球表面不均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 (2)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 二、区别不同气压带、风带的方法 1.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看垂直气流:上升气流区近地面是低气压带,下沉气流区近地面是高气压带。 4.看风带风向:若风带风向为西南风,一定属于北半球西风带,若为西北风则是南半球西风带;西风带风向都与所在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的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反。 -*- 5.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 -*- -*-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C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D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考法分析: 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的分布与季节移动;考查信息的获取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1)题干信息:“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说明水汽遇冷才能凝结成雾;“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说明雾的多发季节。 (2)图表信息: -*- 2.迁移应用 第(1)题,用排除法。气温高、光照强都不利于雾的形成,降水多少与题干中雾的形成条件关系不大。风力较弱则不利于雾的扩散,才会出现常被雾笼罩的现象。第(2)题,用直选法。S市属于地中海气候,该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 (2016吉林长春十一中期中)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甲、乙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气候特征相同 -*- 2.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 D.丙、丁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1题,甲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第2题,丁为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半岛等地;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北风;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带,丁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答案 解析 关闭 1.A 2.A -*- (2015山东滨州期末)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第3~5题。 3.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 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5.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3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位于中国东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第4题,B地为南亚季风区,夏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洋面,高温湿润;夏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影响时间长,易产生洪涝灾害。第5题,C地为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地区,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1月。 答案 解析 关闭 3.D 4.D 5.B -*- 考点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目标导向:1.能够判读大气环流分布图,运用大气环流分析气候的成因。 2.能够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式下分析气温、降水和风向等气候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讲 全球性大气环流 -*-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与季风环流 目标导向:1.能够利用不同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